|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偶是新人。3月份的考试就报了一门:证券投资基金。 昨天查了分数:证券投资基金65.5
F:\
虽然分数不高,但按复习的情况,已经满意了。下次打算报两门:基础+交易。
复习的心得跟国和分享,如有帮助,甚感荣幸。
我以前是做管理工作的,自己也不炒股。跟金融、证券离得比较远。但最近工作内容变化,需要这个考试。另外,我现在也逐渐对金融发生兴趣。所以在朋友的鼓励下,开始报考。由于知道自己是外行,所以为了谨慎,只考了一门证券投资基金。
2012年1月15、6日,网上报名,往下付款,折腾了几天,算是把名报上了。然后借了一本2009年的教材,翻了3、4天。后来冲到海底图书城把正版教材买回来。开始复习。
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没有头绪,就从第一页开始看。一开始新鲜感非常强,所以第一章看得非常仔细,权当做了故事看。感觉不错。但从第二章开始,内容越来越专业,兴趣也马上下降。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了4、5天。后来觉得这样不行,效率太低。这样子下去,非专业的我肯定过不了。
随后,找了几个论坛,专门找了一些“临考贴”、“心得贴”,看了不少,感觉收获不小。后来又找了几道第一章的模拟题做了一下,感受了一下。由于看完第一章不久,再加上我在看第一章的时候,心态比较好,比较专注,所以复习题答得还不错。
做完复习题,仔细思考了一下我这样的基础和状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比较好。后来定了几条:
(1)第一,保证时间;(这是最重要的。但后来工作一忙开,时间很难保证)
(2)第二,以消化教材为主;(实际上,我没有看任何辅导资料,也没做任何复习题)
(3)第三,采取“从顶至下”的梳理法。
第一,保证时间。
从确定复习方法,到2月底,这段时间是我花时间较多、也比较专注的时候。系统看书主要是这段时间。到了3月,基本上是2、3天看一次书,每次看1个小时。时间根本保证不了。所以,我的感觉是,在报完名的这段时间,一定花一段时间专心地看书,越往后,时间越难以保证。所以,指望天天都看书的考友们,千万放弃这种想法,把大块时间留在复习的前期。
第二,消化教材。
本来,我也打算参加一下辅导讲座,买一些辅导资料。后来,一半原因是因为怕麻烦,所以就没参加辅导,没买辅导材料。
我考虑,既然是考试,而且是指定教材的考试,考题肯定都来自教材。考题类型无非两种:(1)原义照搬,考察记忆力;(2)简单分析题,如计算等,考察理解。所以,无论哪种,都离不开教材。而辅导材料无非是消化别人“嚼”过的东西,而别人是不是理解得对,也不好说。所以,我把精力全部放在了阅读理解教材上。复习的时候也简单,就是一遍一遍看教材。想当年,背单词的时候,就是靠重复。所以,这次复习的时候,也采用这个笨办法。看书的时候,分别模拟投资人、监管方、基金公司的角色、要求,理解不同的章节。比如在复习《基金监管》一章的时候,就分别从基金管理、监管方、投资人三个角色分别阅读全章。这样交叉阅读,对监管的理解就加深了。
第三,“从顶至下”
这种考试还有个特点,就是“位置记忆与回顾”。考试的时候,看到考题,要能想起来考题对应的内容在哪一章,然后再在这一章去回忆。所以,刚开始看书的时候,不看内容,先看目录,然后背目录,默写目录,直到把目录都记熟。进入到某一章后,再背这一章的目录。重复了好多次,把全书的目录都背下来了。
把目录记下来,就在脑海里给全书建了一个仓库,看到某一章,直接把这一章的内容装到相应的“货架”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所有看过的内容,它的位置不会丢,考试的时候能迅速地“对号入座”。我觉得,这个方法对我这样一个外行、又是记忆力极烂的人很有帮助。
以上一点体会,和国和分享。下一次报两门,冲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