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回复: 0

此时“无数”胜“有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3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人们的观念中,一提到会计就自然而然地与数字联系在一起。如果您只是看一看会计的账簿和报表,的确“无数”不成会计。然而,这不是会计的全部。会计“有数”,但不全都是“数”。有时更为重要的是数字之外的东西。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企业经营活动都能用货币加以量化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和量的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但是,并非任何事物都可以量化。事物是复杂的、多样化的,从而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些事物有序,有些事物则无序,而无序中又可能隐含有序。一般来讲,有序的事物可以量化,而无序的事物则难以量化;即便是可以量化,也未必都能用货币加以计量,有时甚至只能靠人的悟性来感悟它。例如,企业组织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经验,并不能由什么人有意识地掌握或表述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道。

    人们常说“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然而,却忽视了会计不是一种原始的语言,而是一种符号化的文字与数字、图表相结合的语言。但语言(不管是口语或书面语)都只是思维的外壳,它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和传递人们一定的思想文化内涵(包括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会计不仅仅是计量问题,还有许多丰富的内容。会计表面上是一些技术方法和数字,但这些技术方法和数字的背后却隐含是人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说到底,会计的功能是行为功能。会计的技术方法不管如何复杂、先进,如果它提供的信息不能有效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包括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就不可能对社会经济发挥任何实际作用。而人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最终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要使会计的行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单纯靠其技术方法难以奏效,还必须深入并重视其社会文化层面,使会计的技术观和社会文化观相结合。

    因此,通过货币加以量化未必能够完整地描述会计的本质特征。由于“质是把某事物和其它事物区分开来的规定性,而量仅仅是把同质事物区分开来的规定性”。我们只有认识会计数字背后的“质”,才能真正理解数字的“量”意味着什么。这样,即便是能够用货币加以量化的内容,我们也必须透过会计数字背后隐含的玄机来理解和把握这些数字。例如,我们所看到的会计数字,实际上,已经嵌入信息提供者的价值取向。信息提供者根据会计准则做出会计方法与政策等方面的选择之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本身就掺杂信息提供者的主观意愿。也就是说,信息提供者在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将他们本身的意愿加载在会计信息上,强加给信息使用者。这样,就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难以理解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

    尽管会计数字是会计惯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产物。但由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各不相同,而且千变万化,为了使体现在财务报表的会计数字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任何会计准则或制度都给企业留下选择的余地,让企业选择更能反映企业经济实质的会计方法。这也就给企业出于机会主义的动机而操纵会计数字留下了空间,从而导致不同会计方法会使相同的经济实质以不同的会计数字体现出来,也可能使不同的经济实质反映为相似的会计数字。在这种情形下,单纯看会计数字,能看到什么呢?如何理解这些会计数字呢?这时,“功夫就在数字之外”了。要真正理解和把握会计数字,就必须把会计数字与通过调查研究所能掌握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将企业战略、经营过程和会计数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行业水平对比,才能真正理解会计数字所隐含的经济内涵。进一步来看,要真正理解会计数字背后真实的企业,就必须了解和理解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一般体现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这就需要阅读财务报表附注。一方面了解我们所看到的会计数字是在一个何种会计方法之下产生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财务报表上一个简单的会计数字背后详细的构成情况以及那些在财务报表没有或无法体现出来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财务报表附注(非数字化信息)甚至比阅读财务报表(数字化信息)本身更为重要。

    如果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企业的预测和决策涉及到更多的以量化数字为基础的数学方法。然而,以人为主体的经济现象是极其复杂的。企业经营活动绝非一个或几个数学模型所能描述。尤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人的因素居于主导地位。而一个人的学识、经验、能力、心理等因素及其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程度等,又都极为复杂多变。即使有些因素可以纳入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化分析,并可据以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数量关系,也有赖于数学模型使用者根据其智慧、谋略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其可行和满意的程度,并以此作为行动的指南。这就是管理会计强调数字计算与综合判断相结合的基本特征。管理会计有时更多的是强调综合判断而不是数字计算。道理很简单,如果企业的预测、决策活动可以用数学模型或公式完全计算出来,那么,这个世界也许就不再需要企业家和财务会计专家了。只要培养一批数学家就可以了。

    从审计师的角度看,我们有时习惯将“审计”称为“查账”。但如果我们的审计活动围绕“账”展开,难免会出问题。“查帐”意味着企业的经济业务只有“入账”从而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才能纳入“审计”的视野。如果企业的经济业务压根就没有“入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表外业务”),即使查遍所有的账,又能查出什么呢?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财务报表的数字只能提供初步的线索,作为深入分析的入门向导。财务报表的数字很重要,但数字之外的现场经验判断更为重要。

    总之,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与运用,离不开“数”,但我们更要认识到,有时“无数”胜“有数”!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5 18: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