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为财务行业的人员,能进“四大”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件梦寐以求得事情,因为在“四大”工作虽然非常的吃力,但是充满着未来能够发展的希望和比一般财务人员高的多得工资,所以很多财务人员,特别是刚刚毕业的毕业生,都争先恐后的想挤入“四大”的这个门槛。说句心里话,我本来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而且也以能够进入“四大”工作作为我工作学习的最大的目标。
但是去年至今年的在“四大”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让我对“四大”有些失望,而且也开始非常担心“四大”在中国的前景。去年德勤与科隆,今年普华永道被G外高桥索赔2亿元。我在google上以“四大会计事务所在中国被起诉”为标题进行了搜索,搜索出了约74,900项之多,虽然里面可能有很多是重复的,但是这不得不让别人联想“四大”在中国是不是已经变质了?
我认为“四大”在中国可能已经变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利益高于诚信成本?
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非常的有利可图。但是中国的市场还是非常的不完善的,有非常多的不规范运作,关联方交易,虚假交易,法制意识淡薄。“四大”作为一个服务机构,享有相当高的声誉,应该是用他们的服务去尽量改善中国市场的现状,而不是去趟浑水,浑水摸鱼,大捞“不规范”的经济利益。我认为现在中国市场的混乱,一些中介服务机构责无旁贷。
二、中国是劳动力的廉价市场吗?
很久以前中国就被称为资本家的天堂,因为中国有非常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在听很多“四大”的朋友说在“四大”里面工作工资是高,但是小时工资却是非常的低。马克思理论说“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多下来的那部分就形成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剥削了。我认为这种模式在“四大”的身上体现的非常的充分。
人都有自己的精力和限度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能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可能就连一些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也“忘了”去遵守了。
三、“四大”真的在培养“人才”吗?
现在在“四大”招聘的时候,财会专业的人少,其他专业的人多,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属于具有“四大”特色!我非常理解“四大”的想法:一张白纸容易写,要把一张以前有字的纸要重新擦掉再写,可能就有些困难了。但是我想问一下,你们培养他们什么呢?难道简单的抄抄工作底稿就算是培养了吗?真是非常的莫名!
上述只是我本人对“四大”的看法,当然我也要重新考量规划一下我的工作学习的目标。
我想奉劝“四大”一句,中国的市场确实非常大,但是获得某些“经济利益”是要付出代价的——诚信!希望你们不要倒在中国的土地上,因为没有人会可怜你们,应该可怜确是那些为你们日夜工作的中国学生。安达信就是前车之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