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0|回复: 0

增值税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于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出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依据,在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依据。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但是,公允价值对各类资产的含义是不同的,有的包含增值税,有的不包含增值税。因此,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需要补价时,不能简单地以公允价值是否相等作为判断依据,确定补价金额的基础应该是考虑增值税的公允价值。
  [案例]

  2006年6月,甲公司以生产使用的一台设备交换乙公司生产的办公家具一批,换入的办公家具作为固定资产来管理。换出设备的账面原价为80 000元,交换日累计折旧为28 000元,公允价值为60 000元。办公家具的账面价值为64 000元,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60 000元,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乙公司换入甲公司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假设甲公司在交换前没有为该项设备计提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除了支付1 200元的运杂费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乙公司在交换前也没有为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销售办公家具的增值税税率为17%,在整个交换过程中没有发生其他税费。

  [案例分析]  

  对于该项交换业务的会计处理,大部分资料都是按照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等,不涉及补价的问题来处理的。另外,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甲乙公司均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确认损益。  

  通过以上的账务处理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甲乙公司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不相等。因为乙公司换出的是存货,其公允价值是不含增值税的价格,按税法规定还要缴纳增值税10 200元,如果乙公司不能从甲公司收取增值税,则乙公司为了取得甲公司的设备真正付出的代价应该是公允价值加上增值税,也就是60 000+10 200=70 200(元)。而甲公司换出的是设备,公允价值中不含增值税,甲公司为了得到乙公司的办公家具真正付出的是设备的公允价值,也就是60 000元,这样因为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相等。如果不进行补价,这项交换是不能成交的。因此,本文认为,要使该项交换业务发生,甲公司应该支付给乙公司补价10 200元。  

  1.计算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10 200/(10 200+60 000)=14.5%,14.5%<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金额。换入资产的入账金额=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支付的相关税费= 60 000+10 200+0=70 200(元)。  

  3.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设备 70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 2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64 000  
     贷:库存商品——办公家具 64 000  

  从以上会计处理可以看出,由于乙公司换出的是存货,该资产的对外交换价值为60 000元加上增值税销项税额10 200元,共计70 200元。而甲公司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 000元,因此,甲公司应该支付给乙公司10 200元的补价,此交易才会在公平交易的情况下发生,否则,就有关联方交易的可疑性,也有可能影响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认定。  

  因此,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增值税时,交换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都应以其含税价作为确定的基础,因为只有含税价才与市价相等,这样确定的资产的公允价值才更合理和准确。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4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