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17 04: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表扬下大家看书的仔细,
其实这个问题大家困惑也对,毕竟两本书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但是这里跟大家说下,秘三教材是正确的.
主要原因是这样的,我们的流量系数是由孔口的流速系数和收缩系数组成的,一般来说孔口的收缩系数为0.64,流速系数为0.97,所以我们书上给出的流量系数为0.62,就是这么来的.
本身我们孔口的流量就受这两个系数综合的影响,如果是大面积开口的计算没有这个系数应该也没多大问题,毕竟边界条件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对于小面积的孔口来说,流速系数跟收缩系数的影响就比较大.其实从0.62本身这个数字也说明影响有多大了.所以三版加了这个流量系数μ是合理的.
(1)(给水工程4版)开孔比计算公式中的v代表什么?孔口流速?反冲洗时支管始端孔口流速?支管末端孔口流速?
反冲洗时,由于不同位置的孔口压力不同,所以不同位置孔口(相同孔面积)出流速度不同。所以在计算开孔比的公式中的v,只能代表所有配水孔的平均出流流速。
(2)开孔比计算公式以上的公式中,Ha为孔口平均水头,则也可以判定v为所有孔口流速的平均值。
(3)反冲洗水(流量Q)---反冲洗干管(流量Q)---反冲洗支管(所有支管中总流量Q)---支管孔口(所有孔口总的出流量Q)。
按照物质守恒定理,很容易理解公式: Q/v=f。 f-----为孔口总面积。
个人认为秘书处教材中的开孔比计算公式不好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