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1 17: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热工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10.1 基本概念
热力学系统 状态 平衡 状态参数 状态公理 状态方程 热力参数及坐标图 功和热量 热力过程 热力循环 单位制
10.2 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10.3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内能 焓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开口系统和闭口系统的表达式 储存能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及其应用
10.4 气体性质
理想气体模型及其状态方程 实际气体模型及其状态方程 压缩因子 临界参数 对比态及其定律 理想气体比热 混合气体的性质
10.5 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定压 定容 定温和绝热过程 多变过程 气体压缩轴功 余隙 多极压缩 和中间冷却
10.6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述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熵 孤立系统炳增原理
10.7 水蒸气和湿空气
蒸发 冷凝 沸腾 汽化 定压发生过程 水蒸气图表 水蒸气基本热力过程 湿空气性质 湿空气焓湿图 湿空气基本热力过程
10.8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喷管和扩压管 流动的基本特性和基本方程 流速 音速 流量临界状态
绝热节流
10.9 动力循环
朗肯循环 回热和再热循环 热电循环 内燃机循环
10.10 致冷循环
空气压缩致冷循环 蒸汽压缩致冷循环 吸收式致冷循环 热泵 气体的液化
10.11 导热理论基础
导热基本概念 温度场 温度梯度 傅里叶定律 导热系数 导热微分方程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
10.12 稳态导热
通过单平壁和复合平壁的导热 通过单圆筒壁和复合圆筒壁的导热 临界热绝直径 通过肋壁的导热 肋片效率 通过接触面的导热 二维稳态导热问题
10.13 非稳态导热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 诺模图 集总参数法 常热流通量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
10.14 导热问题数值解
有限差分法原理 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 节点方程建立 节点方程式求解 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 显式差分格式及其稳定性 隐式差分格式
10.15 对流换热分析
对流换热过程和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流动边界层 热边界层 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其求解 边界层换热积分方程组及其求解 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类比 物理相似的基本概念 相似原理 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10.16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方程式
管内受迫流动换热 外掠圆管流动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与受迫对流并存的混合流动换热
10.17 凝结与沸腾换热
凝结换热基本特性 膜状凝结换热及计算 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因素及增强换热的措施 沸腾换热 饱和沸腾过程曲线 大空间泡态沸腾换热及计算泡态沸腾换热的增强
10.18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辐射强度和辐射力 普朗克定律 斯蒂芬一波尔兹曼定律 兰贝特余弦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10.19 辐射换热计算
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角系数的确定方法 角系数及空间热阻 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有效辐射 表面热阻 遮热板 气体辐射的特点 气体吸收定律 气体的发射率和吸收率 气体与外壳间的辐射换热 太阳辐射
10.20 传热和换热器
通过肋壁的传热 复合换热时的传热计算 传热的削弱和增强 平均温度差效能一传热单元数 换热器计算
11 工程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11.1 流体动力学
流体运动的研究方法 稳定流动与非稳定流动 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式 实际流体的运动方程式 柏努利方程式及其使用条件
11.2 相似原理和模型实验方法
物理现象相似的概念 相似三定理 方程和因次分析法 流体力学模型研究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1.3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层流与紊流现象 流动阻力分类 圆管中层流与紊流的速度分布 层流和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 局部阻力产生的原因和计算方法 减少局部阻力的措施
11.4 管道计算
简单管路的计算 串联管路的计算 并联管路的计算
11.5 特定流动分析
势函数和流函数概念 简单流动分析 圆柱形测速管原理 旋转气流性质
紊流射流的一般特性 特殊射流
11.6 气体射流
压力波传播和音速概念 可压缩流体一元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 渐缩喷管与拉伐尔管的特点 实际喷管的性能
11.7 泵与风机与网络系统的匹配
泵与风机的运行曲线 网络系统中泵与风机的工作点 离心式泵或风机的工况调节 离心式泵或风机的选择 气蚀 安装要求
12 自动控制
12.2 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控制工程”基本含义 信息的传递 反馈及反馈控制 开环及闭环控制系统构成 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12.2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各环节的特性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拟定与求解 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 传递函数及其方块图
12.3 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基本调节规律及实现方法 控制系统一阶瞬态响应 二阶瞬态响应 频率特性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表示方法 调节器的特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 二阶系统的设计方法
12.4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对象的调节性能
稳定性基本概念 稳定性与特征方程根的关系 代数稳定判据对象的调节性能指标
12.5 掌握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
误差及稳态误差 系统类型及误差 静态误差系数
12.6 控制系统的综合与和校正
校正的概念 串联校正装置的形式及其特性
继电器调节系统(非线性系统)及校正:位式恒速调节系统、带校正装置的双位调节系统、带校正装置的位式恒速调节系统
13 热工测试技术
13.1 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测量 精度 误差 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等精度测量 不等精度测量 测量范围 测量精度 稳定性 静态特性 动态特性 传感器传输通道 变换器
13.2 温度的测量
热力学温标 国际实用温标 摄氏温标 华氏温标 热电材料 热电效应
膨胀效应测温原理及其应用 热电回路性质及理论 热电偶结构及使用方法
热电阻测温原理及常用材料、常用组件的使用方法 单色辐射温度计 全色辐射温度计 比色辐射温度计 电动温度变送器气动温度变送器 测温布置技术
13.3 湿度的测量
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原理 干湿球电学测量和信号传送传感 光电式露点仪
露点湿度计 氯化锂电阻湿度计 氯化锂露点湿度计 陶瓷电阻电容湿度计 毛发丝膜湿度计 测湿布置技术
13.4 压力的测量
液柱式压力计 活塞式压力计 弹簧管式压力计 膜式压力计 波纹管式压力计 压电式压力计 电阻应变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 电感传感器 霍尔应变传感器 压力仪表的选用和安装
13.5 流速的测量
流速测量原理 机械风速仪的测量及结构 热线风速仪的测量原理及结构 L型动压管 圆柱型三孔测速仪 三管型测速仪 流速测量布置技术
13.6 流量的测量
节流法测流量原理 测量范围 节流装置类型及其使用方法 容积法测流量其他流量计 流量测量的布置技术
13.7 液位的测量
直读式测液位 压力法测液位 浮力法测液位 电容法测液位 超声波法测液位 液位测量的布置及误差消除方法
13.8 热流量的测量
热流计的分类及使用 热流计的布置及使用
13.9 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函数的分布规律 直接测量的平均值、方差、标准误差、有效数字和测量结果表达 间接测量最优值 标准误差、误差传播理论、微小误差原则、误差分配
组合测量原理 最小二乘法原理 组合测量的误差 经验公式法 相关系数 回归分析 显著性检验及分析 过失误差处理 系统误差处理方法及消除方法 误差的合成定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