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回复: 1

补上环保这一课(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3: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是要建设“生态城市”或者是“环保城市”,但是“生态城市”或“环保城市”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达到了什么标准才能称之为“生态城市”或“环保城市”,这个问题并不明确。许多城市都是根据想当然的方法,甚至是按照城市某些决策者的个人意愿去搞所谓的“生态城市”、“环保城市”,其结果却常常是违背了生态和环保的科学规律,干了一些破坏“生态”、违背“环保”要求的蠢事尚不自知。


  北京地球纵观教育研究中心的李皓博士正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她认为要提出科学的环保生态标准,首先要研究我们的城市目前存在着哪些环保问题。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面临着8种典型的环境问题:


  一、空气污染;二、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三、土地资源的破坏,包括土地的污染和土地的水泥化、硬化;四、热岛效应带来的空气质量降低;五、噪音污染,特别是汽车增多后这种污染更趋严重,对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六、光污染,晚间的路灯和汽车车灯过亮,违反了人在晚间需要光线暗一些的生理要求;七、城市中的资源下降,本土生物物种在城市中大量减少,一些城市中曾经有过的野生动植物越来越少,甚至正在消失;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正在消失。


  这八大问题不仅存在于我国,也是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曾经面临的共性问题。西方国家这些问题出现得比较早,而且是在长时间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示出来的。他们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不断地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我们国家则不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八大问题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同时出现,而且来势凶猛,治理起来难度更大,所以形势更加严峻和紧迫。


  现在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要对生态环保城市的标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特别是掌管城市建设大权的决策者更应该如此。那种靠拍脑袋、心血来潮搞“创意”的做法,只能把事情越搞越糟。连生态环保城市的标准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搞出个生态环保城市呢?


  李皓博士说,所谓生态环保城市的标准那就是与上面所说的那八个问题正好相反:空气好,无污染或者污染很轻;城市中的水质好,而且水位不下降,水资源有保障;土地不被污染,不出现水泥化;无明显热岛效应;噪音小;光干扰少,晚间照明光线柔和;本土生物物种保留得好,并能够与人和平相处。这就是现在国际上公认的城市环保指标。


  实事求是地讲,由于过去我们对生态环保方面的无知,不少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走入了歧途,已经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许多麻烦。但李皓博士说,对于过去犯的错误我们没有必要抱怨,关键是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来挽救。她认为当务之急要做两件事:一是解决地面透水性的问题,二是增加地面的植被。其实这不是什么舶来品,我国古代搞建筑和城市建设就是这样做的。


  一个城市有水则灵,水对城市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古代建筑中对于水的存储和利用是最精彩的部分,长城、故宫、王府乃至普通民居的地面铺设的都是透水性很强的材料,让雨水能够顺畅地渗透到地下去,避免蒸发和流失,由此保持了充沛的地下水。


  地下水的多少对于一座城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它滋养了地面上的植被,增加了空气的湿润度。植被多,对空气中的灰尘有很强的吸附力,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欧洲的科技人员曾作过测试: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前者植被茂密,后者没有什么植被,两相比较,后者的悬浮颗粒物是前者的10倍。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00: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充足的地下水滋养了大树,大树的根系发达又增强了土壤的透水性,使地下水得到更多的补充,由此形成了生态的良性循环。欧洲国家的许多城市在进行生态环境改造时都是从地面透水和增加植被这两方面做起的。


  我们国家的一些城市也在想方设法解决环境问题,但是由于缺少生态学方面的知识,采取了诸如硬化地面和大面积种植草坪等错误的做法,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倒加剧了生态的恶化。硬化地面形成了热岛效应,并且阻碍了雨水的下渗,造成地下水位降低,使空气更加干燥,尘土更易飞扬;低矮的草坪没有大树那种降温和吸附空气中漂浮物的功能,反倒要大量浇水养护,既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又造成土地的板结,阻止了水的下渗。


  李皓博士认为我们的一些城市建设之所以走入了生态误区,根源就在于对环保问题的评价不是根据科学的指标,而是从感观和数字上做文章:绿化了多大的面积,绿化率达到了百分之几。这种只讲数量百分比,不讲物种选择的科学性和环保的实际效果,其结果很可能是南辕北辙,不但没有改善城市的环境,反倒造成了破坏。


  社会已进入学习型的时代,尊重科学、不断增长知识是现代人、特别是掌有一定决策权的政府官员所不可或缺的素质。为了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好,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应该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过去我们因为缺乏生态环保的知识,犯了许多错误,走了不少弯路,现在就应该接受教训补上这一课。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5 22: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