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19 01: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76号令”提出国家鼓励建筑节能技术进步,鼓励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包括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着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此后,为了推动建筑节能的发展,原建设部发起推广了“小康住宅”、“康居工程”等试点项目。
但是,这些政策的推出对于绿色建筑的推动很有限。“那时,推广绿色建筑的理念是非常难的。”朱颖心表示。
尽管推动绿色建筑很难,但由于政策的促动及一些理念的兴起,“绿色建筑”在当时也成为了某些开发商的营销点。
但此“绿色”非彼“绿色”。开发商的这种行为曾令学界哭笑不得。朱颖心指出,市场认为“绿化”、“智能化”就是绿色建筑,并打出了“景观好、绿化好、空气好”的广告,甚至有的企业不惜从比利时运回植物以标榜建筑的绿色。还有的企业强调安保与新型墙体材料,来标榜自己的“绿色”。
“很少有项目涉及到节能玻璃、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梁俊强指出。
“我们生产的LOW-E玻璃在那个时候几乎没有市场。”南玻集团工程玻璃技术服务总监许武毅说。
彼时,普通白玻璃大行其道。“那时大到城市,小到农村用的都是几乎没有什么保温隔热功能的白玻。稍好一些的是长江以北地区,用上了白玻中空。”许武毅回忆道。
所以,2002年左右,LOW-E玻璃的销量仅占南玻镀膜中空玻璃的5%。“现在,占到90%。”
“我们在那时也搞过工程推介会,但没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青睐太阳能产品。四季沐歌在城市销售的主要路线就是小区内的住户。整个市场对于建筑节能或绿色建筑的关注是很低的。”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骏表示。
美国龙安集团行政总裁饶及人回忆起来后表示,当时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不太熟悉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对绿色建筑的实现也存在困难,再加上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太大,绿色建筑技术、产品还不成熟,绿色建筑的长期经济效益目前看来并不明显,这使得绿色建筑在全面推广上存在阻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