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3 15: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反规划行动: “反规划”理论要求城市的决策者不要决定城市应建什么,而是决定城市不要建什么、保护什么。因为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的功能是在不断变化的,而由河流水系、绿地走廊、林地、湿地等构成的生态基础设施则永远为城市所必需。城市中自然生态,哪怕是一片林阴、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它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我们曾经熟悉的水草丛生、白鹭低飞、青蛙缠脚、游鱼翔底的河流、湿地,在如今的城市中已越来越少了,它应成为城市、规划中优先保护的对象。
图为北京翠湖湿地 摄影/马文晓
李:我们现在是不是应当回到以前的自行车时代?这也是建立新型人地和谐关系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解决城市病、化解能源危机的一个良方。
俞:中国各大城市现在已经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现象,中国将来一定要靠自行车和公交来解决交通问题。更何况现在的中东问题以及我们面临的石油危机问题。中国的和平崛起必寄希望于自行车和轨道交通上;如果寄托在汽车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但是等到我们再想骑车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我们已经没有可以骑车的路了,我们的路全被汽车给占了。中国古人也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异常快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规划师和城市建设的决策者不应只忙于应付迫在眉睫的房前屋后的环境恶化问题、街头巷尾的交通拥堵问题,而更应把眼光放在区域和大地尺度来研究长远的大决策、大战略,哪怕是牺牲眼前的或局部的利益来换取更持久和全局性的主动。从这个角度来讲,眼下轰轰烈烈的城市美化和建设生态城市的运动,至少过于短视和急功近利,与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安全与健康的城市,往往南辕北辙。
李:从与您的交谈中,我得知济世救民是传统风水之所以出现的初衷。如今,这种美好愿望正被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规划所延续。如果说在当代和未来我们仍然需要一个好“风水”来保障城市和居民的健康、安全和心灵安宁的话,这个现代“风水”就是生态基础设施:一个保障生态系统自然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一个保障五千年神灵栖息场所的景观遗产网络。
俞: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感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提供图片
1170862956741.jpg
1170862956780.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