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3 0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俞孔坚在清华大学所做的一篇报道,关于风水的来源:
风水始于黄石,古代的黄石公,就是授张良兵书的黄石公。黄石公在授张良兵书之前,第一次让张良早晨5点钟来等,结果张良迟到了,就迟到了两分钟兵书就不给他了;第二次又让他5点钟到,结果又迟到了。到第三次,张良早早到了,黄石公才把兵书给他,张良后来成为大将。黄石公在某种意义上是个道士。孔子有几本书叫《锦囊经》,我有一本书叫《理想景观探源》,我讲的东西都在里面。什麽是锦囊呢?塞在袖子里的经叫《锦囊经》,《锦囊经》里面就讲风水,就讲如何仰观天象俯察地形。所以说风水起于黄石公,盛于杨公,杨公是杨筠松,江西人,是个穷秀才,中不了进士,所以只好到乡下去帮别人治病、看地、看风水,靠这个来挣钱,同时写了一系列的书--关于风水的书,所谓的《易龙经》、《汉龙经》。在杨筠松之前还有一个人叫郭璞,是古代专门注释经典著作的,郭璞就注释了黄石公的这本《锦囊经》,还写了一本《葬经》,就是如何来埋葬死人的。从郭璞到杨筠松形成了三个风水发展理论上的最主要的人物。到了明清以后就伪书杂出,假冒名公。中国古代写书老用名人、用古代的黄帝、古代最早的那些人来寄托,所谓《黄帝内经》其实不是黄帝写的,是后来那些人托黄帝的名字来写古代的那些书的。风水也是这样,都是托古代的人来写,所以说就出现了《锦囊经》、《葬经》、《易龙经》、《汉龙经》等一系列的风水著作,但是都是假托于古代的哲人来写的。这就是风水在理论上的发展。实际上是从先秦开始,最盛的时候在明代,理论奠基是在唐末,最盛时在明代和清代的早期。那麽现在东南亚看的风水实际上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风水的大概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