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3|回复: 21

中国顶级建筑--紫禁城四大花园(组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0: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紫禁城中的园林,均系内廷宫殿的花园。比较集中的有四处:御花园、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坤宁宫的宫后苑,也就是后宫的御苑,称御花园。乾隆皇帝住在养心殿,由于欣赏幽静雅致的建福宫,遂在其西建立建福宫花园,也称西花园。慈宁宫南专为太后而设的花园称慈宁花园。宁寿宫花园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时所建的花园,后来也称乾隆花园。

  这些花园都是宫院跨院的园林,从规模上与三海、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迥然不同,既无山野水面的自然条件,又无宽阔豁亮的场地。四座花园的面积只有三万余平方米,每座花园仅相当于一个中小型的私家园林,但因处于皇宫内苑,在建筑上自然别具一格。

  堆秀山上的御景亭

  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园南北宽80米,东西长约140米,有建筑二十余处。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1159301067458.jpg

1159301067458.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发表于 2016-7-19 18:10:40
御花园一角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钦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北边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于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厦;南边的万春亭和千秋亭,为四出抱厦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屋顶是天圆地方的重檐攥尖,造型纤巧,十分精美。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6-7-19 20: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御花园中的四神祠

  倚北宫墙用太湖石叠筑的石山“堆秀”,山势险峻,磴道陡峭,叠石手法甚为新颖。山上的御景亭是帝、后重阳节登高的去处。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1159301094714.jpg

1159301094714.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0 07: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福宫西花园

  建福宫西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位于故宫内廷西六宫的西北侧,东为重华宫,南为建福宫,西、北两面邻接宫墙,其原址为明代的乾西四所、五所。因其主体建筑为建福宫,故称其为建福宫花园。又因该花园地处内廷西侧,亦称西花园,为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建福宫花园坐北朝南,东西长67米,南北长64米,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以延春阁为中心,周围散布有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建筑。它们大小不一,高低错落,内以游廊相连,并配有山石树木,虚实得当,堪称融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于一体的佳作。而且它布局十分独特,不像御花园、慈宁花园等故宫花园追求左右平衡对称,因此在中国古代宫廷园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园内是一个以静怡轩、慧曜楼一组建筑为主体的院落,甚为封闭、安谧。西边以延春阁为主体建筑,倚宫墙建有吉云楼、敬胜斋、碧琳馆、妙莲华室和凝晖堂。它们不仅以富华、艳丽的建筑立面遮蔽了平直的宫墙,而且在一片楼宇、花廊纵横的空间里衬托出延春阁的高耸和宏伟。延春阁的南边,叠石为山,岩洞磴道,幽邃曲折,古木丛篁中,饶有林岚佳趣。

  建福宫西花园的建筑形式,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不仅为其作了大量诗赋,并将众多自己喜爱的珍宝玩物存放此处,后来在决定兴建乾隆花园时,还下令以建福宫花园作为蓝本加以仿制。可惜在宣统皇帝溥仪搬出紫禁城的前夕,花园遭焚,仅剩下了蕙风亭和一片山石瓦砾。

  
建福宫花园内石棋桌





1159301130276.jpg

1159301130276.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0 15: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慈宁宫花园

  慈宁宫花园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花园中原有临溪观、咸若亭等建筑,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名为临溪亭、咸若馆。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行大规模改建,此后虽“颇有更动”,但花园总的规模和布局始终没有大的变化。

  花园南北长约130m,东西宽50m,总占地面积6800㎡。园中仅有建筑11座,占地不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集中于花园北部,南部则地势平坦开阔,莳花种树,叠石垒池,意在使太后、太妃嫔们不费跋涉之劳而得山林之趣。

  花园入口揽胜门设在东墙,为一朴素的随墙门。进门北望,主殿为咸若馆,面阔5间,前出抱厦,黄琉璃瓦顶。馆前有花坛一座,东西两侧有宝相楼和吉云楼,馆后正北为慈荫楼。三座楼形制相近,皆为两层,覆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歇山顶,成“凵”形环抱咸若馆。慈荫楼底层东梢间开一小门,与慈宁宫前广场相通。宝相楼和吉云楼正南各有小院一座,名为含清斋、延寿堂,是乾隆皇帝侍奉皇太后汤药之处,亦为苫次之所。院中主体建筑为灰瓦三卷勾连搭卷棚顶,素雅新颖。




1159301177091.jpg

1159301177091.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0 23: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慈宁花银杏树

  花园南部有一东西窄长的矩形水池,当中横跨汉白玉石桥,桥上建亭一座,名曰临溪亭,北与咸若馆相对。亭的东西两侧原有翠芳亭、绿云亭,现为面阔5间的庑房各1座。花园的东南、西南两隅原各有井亭1座,绿云亭内流杯渠之水即从东南井内引出。临溪亭南花坛,高1m,6.5m见方,须弥座式,与北花坛相对称。再向南绕过太湖石叠山,即为花园的南入口。

  慈宁宫花园由于受礼制、宗法、风水等多种因素制约,建筑按照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安排,布局规整严谨却略显单调,主要依靠内部精巧的装修和院落中的水池、山石以及品种繁多的花木来烘托浓厚的园林气氛。园中树木以松柏为主,间有梧桐、银杏、玉兰、丁香,集中分布在咸若馆前和临溪亭周围,花坛中则密植牡丹、芍药。其春华秋实,晨昏四季,各有不同的情趣。在礼制森严的紫禁城中,慈宁宫花园是唯一能令前代后妃们寻得心灵慰藉的轻松所在。




1159301195104.jpg

1159301195104.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01: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慈宁宫花园

  慈宁宫花园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花园中原有临溪观、咸若亭等建筑,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名为临溪亭、咸若馆。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行大规模改建,此后虽“颇有更动”,但花园总的规模和布局始终没有大的变化。

  花园南北长约130m,东西宽50m,总占地面积6800㎡。园中仅有建筑11座,占地不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集中于花园北部,南部则地势平坦开阔,莳花种树,叠石垒池,意在使太后、太妃嫔们不费跋涉之劳而得山林之趣。

  花园入口揽胜门设在东墙,为一朴素的随墙门。进门北望,主殿为咸若馆,面阔5间,前出抱厦,黄琉璃瓦顶。馆前有花坛一座,东西两侧有宝相楼和吉云楼,馆后正北为慈荫楼。三座楼形制相近,皆为两层,覆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歇山顶,成“凵”形环抱咸若馆。慈荫楼底层东梢间开一小门,与慈宁宫前广场相通。宝相楼和吉云楼正南各有小院一座,名为含清斋、延寿堂,是乾隆皇帝侍奉皇太后汤药之处,亦为苫次之所。院中主体建筑为灰瓦三卷勾连搭卷棚顶,素雅新颖。

契尚亭内流杯渠


1159301257970.jpg

1159301257970.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4: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景祺阁

  花园内的楼阁轩堂,不但在外观上富丽堂皇,而且室内装修也极为讲究。花罩隔扇都用镂雕、镶嵌工艺。符望阁内装修以掐丝珐琅为主,延趣楼的嵌瓷片,粹赏楼的嵌画珐琅,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准。三友轩内月亮门以竹编为地,紫藤雕梅,染玉作梅花、竹叶,象征岁寒三友。倦勤斋的装修更精,挂檐以竹丝编嵌,镶玉件,四周群板雕百鹿图,隔扇心用双面透绣,处处精工细雕,令人叹为观止。

  紫禁城内的花园,其位置若在主要宫殿轴线上,则采取均衡对称,左右呼应的布局,如御花园和慈宁花园。如果花园位置不在宫殿轴线,而是在主体宫殿之侧,布局则灵活多变,以曲径通幽,迂回曲折,取得步移景迁的艺术效果。建福宫花园与宁寿宫花园就是如此,即把私家园林的营造手法与皇宫宝殿的气氛协调了起来。

  紫禁城内的园林,多数的亭台轩馆是为休憩、游赏而建,也有不少殿堂楼阁是专供敬神、崇佛、斋戒、颐养、藏书、浏览等用,是皇帝和皇室成员在紫禁城内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碧螺亭




1159301284640.jpg

1159301284640.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20: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我正需要呢!谢谢啦


1159412711031.gif

1159412711031.gif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游客  发表于 2016-7-22 06:54:53
确实不错


1159431818030.jpg

1159431818030.jpg


               
                 
        

        
  中国古代的尺度系统,其标准取自人体并主要以十进制而推衍形成,在古籍中原有很多的记载,如《家语》谓:“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风俗通》则有云“步始于足,足率长十寸,十寸则尺,一跃三尺,法天,地,人,再跃则步”;“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11尺故曰丈夫”等等。
              
            就建筑而言,古人也非常注重尺度合宜,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其中“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尺度规定作为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所谓“外部模数”,盖源自以人体为准的尺度系统,并以十进制为基础,由室内空间尺度外延形成,即由尺而丈(10尺),再而百尺(10×10尺)、千尺(10×10×10尺),是十分明显的,这一点在紫禁城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紫禁城的整体立意极为注重“非壮丽无以重威”,竭力表现和强化其环境氛围的九鼎之尊,但这种艺术追求却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特点,构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紫禁城建筑组群的各个单体建筑,其外部空间构成的基本尺度,实际上也是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原则,即从23米至35米为率来控制单体建筑的平面及竖向尺度,而未以尺度超人的夸张来求取艺术上的成功。
              
           以高度而论,紫禁城最高的单体建筑是午门。这一紫禁城的正门最重要的功能,是征伐凯旋献俘之际,皇帝亲御其门楼,有明确且强烈的镇压威慑作用。虽其如此,自城下地平直到脊高也只有37.95米。午门迤北的太和门全高则只有23.80米。至于九鼎之尊的太和殿,连同三层硕大的台基,全高也才35.05米。除此之外,紫禁城其余所有单体建筑均在35米以下。
              
           以进深而论,太和殿为最大,通进深33.33米,其余各单位建筑皆在此限下。又以各单体建筑面阔而论,除中路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如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以至神武门,还有横轴线上的东华门、西华门、体仁阁、弘义阁等外,悉以百尺度控制其通面阔。而这些“居中为尊”处在主轴线上,实际也是对称轴上的主体建筑。以其对称性而言,通面阔则都是按轴线两侧各控在百尺之内而确定的,如午门正楼通面阔为2×30米,太和殿为2×30米,体仁阁、弘义阁皆为2×30米等等。
              
           以近观视距而论,如东、西六宫的绝大多数内庭院,通面阔,通进深就都在35米限内。而最为显赫的三大殿,自其三台迤南而至北端,自东而西,进深和面阔逐段划分,也均在此限,其中三台南丹陛通深33米;台上层南边阶条至太和殿通深29米;太和殿台明通深35米;太和殿北丹陛至中和殿丹陛间距31米;中和殿台明通进深23米;中和殿迤北至保和殿台明南边共深33.8米;保和殿台明通深25米;北面丹陛通深30米;丹陛北至乾清门台明34.8米等等,无不严格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尺度控制原则。
              
            在远观视距构成上,东华门、西华门距离过大,为仅有特例外,其余所有广场、街巷或相邻单体建筑间距,以及城台、城墙各段落之长,最大的也只在350米左右,以“千尺为势”而限定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正是由于紫禁城各单体建筑的平面尺度按百尺为形控制,近观视距亦以百尺为形限定,远观视距则控制在千尺为势的限界之内,其间行程又遵循以百尺为形划分于千尺为势的空间构成原则,因此得以构成一系列最佳观赏视角及空间感,保证了近观、远观以及移行其间,在形与势的时空转换中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总之,紫禁城大规模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数字的应用非常的合理和科学,由此形成的艺术氛围具有震撼人心的气势魄力,极为壮丽恢宏,在远观时尤为显赫。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7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