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3 19: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使太监杜英奇领着由数百夫役抬着的安置着佛骨的金珠宝刹进入长安开远门时,只见自开远门安福楼,夹道迎佛骨的士女,僧众、军卒等,人山人海,不可胜数!呼佛礼佛之声振耳欲聋。原来,早在下令迎佛骨之初,宪宗已下诏,令京城及沿途府县之民于路傍垒土为香刹,高一二丈,全部用金翠彩缎装饰,上列金佛玉炉,名香红烛。仅长安城内,这样的香刹就有数万。而京城土民早在三更未明时就拥上街道,看到数以万计的金幡、华盖,旌旗仪仗队,不可胜数的宝帐香舆,人们已惊愕感叹不已,再看到仪仗队后那数百人抬着的黄金空刹里那盛着佛骨的琉璃水晶透明空匣时,众人的礼佛情绪便达到了高潮!不时还有军卒抽佩剑砍断自己的左臂、用右手捧着,一步一礼,鲜血洒地地献于佛骨香刹前;至于匍地肘行,咬断指头,截断头发的人就更多了。更有一些虔诚和尚,把艾绒贴在秃头顶上用火点燃,起名曰“炼顶”。火灼至头皮,痛不可耐,于是摇头呼叫。看到的人无不哂哭。
还有一些街市上的大贾豪富,也在争相举行无遮斋大佛会,整个通衢大街上结彩绸为楼阁殿台,或者用水银灌池,用金玉扎成树,争着招集和尚僧众,到处都摆设上金银佛像,只听僧众们吹螺击钹之声不绝于耳,灯烛辉煌不绝于途……为了向佛骨表示虔诚,不惜倾家荡产、献儿献女、割残肢体!人群中有一位中年人他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韩愈,看到人们为一朽骨发狂示诚,他要向宪上奏谏阻,谁知宪宗并不早朝!
原来佛骨被迎到了大明宫中,宪宗李纯一直亲自供奉了三天,这三天内不理朝政,不管国事,一心礼佛。
韩愈便向宪宗上了一封奏章《论佛骨表》谏阻。表中说,历代帝王凡是不信佛的,都长命百岁而且天下太平;—到东汉明帝开始崇佛教后,不仅国势衰微,而且皇帝一个个也变成了短命鬼。宪宗李纯阅罢表章大怒,要杀韩愈以治他的欺君之罪。幸得宰相和皇戚王公们求情,才免了韩愈死罪,把他由刑部侍郎(司法部副部长)贬为边远的潮州(广东潮州)刺史。按照唐律,贬官诏书一下,被贬者必须立即动身赴任不得拖延。韩愈在匆忙中离开长安万里赴任,不幸在蓝关道上因雪迷路,正在危难之中,他的侄孙韩湘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猛见亲人,他不胜感慨,不由得即兴吟诗一首,以赠韩湘,这就是首有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原来韩湘幼年便学道出走,家人、亲戚都不知道他的踪迹,只是民间传说八仙中的道童韩湘子便是他,但谁也投有见过!谁知今日他突然出现在蓝关道上!因而韩愈诗中、说:“我知道你从远处来到这里见我,必定有什么意思吧!”
果然让韩愈言中了,韩湘来是想趁叔祖被贬的时候,劝其弃官和他一起去修道,但任凭韩湘说得口舌生花,还是被积极入世的韩愈拒绝了,因为韩愈既反对佛教,也反对道教。好在韩愈没有被韩湘说动,要不然八仙将变成九仙了。
今天,孤高九十三米的法门寺塔,作为中、印文化交流的胜迹和丝绸之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向中外的旅游观光者们招手致意。
1161356130704.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