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9|回复: 8

贞洁牌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1: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清朝商帮最有实力的是山西的晋商和徽州府的徽商。这两个群体约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崛起,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商人集团。从经营策略上,两大商帮并无太大差别,无非都是官商结合,各得其所。只是晋商的商票、股权分配模式颇有现代价值,而徽商的儒商和红顶商人身份更具中国特色。不分高下。



1169377394500.jpg

1169377394500.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22: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在名气上,晋商和徽商间有一个被忽略的不同——他们身后的女人。徽商妇,作为徽州历史上最为卑微又悲壮的角色,为这段辉煌的地方商业史画上一个尴尬的注脚。迄今林立的牌坊成为徽州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与徽商一起,被记入历史。而晋商妇,因为没有太多可考的实证,数百年后,便面目模糊了。



1169377414775.jpg

1169377414775.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0 03: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商妇成为对应徽商集团的另一个群体的象征,其实是有它的原因的。

  这与徽州的地理特征及传统习俗有密切的联系。地处高山深谷的徽州,农业收成只能满足三分之一的口粮,为了活命,男人们不得不背乡离井,“以贾代耕”。据《徽州地区简志》记载:徽商发展的黄金阶段,也就是明清时期,徽州成了一个高移民的输出地区,70%以上的成年男子要离乡从事商贸经营。当地有句俗谚说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说的就是徽州男人的人生轨迹。另有俗谚云:“歙南太荒唐,十三爹来十四娘”,是说徽州当时年满十二三岁的男子就要完婚,然后外出经商,他们往往要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返乡省亲。因此也就有了“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之说。《新安竹枝词》更形象地描绘道:健妇持家身作客,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

  发财之后的徽商奉行忠孝节义,回乡大兴国和建造家园外,大肆修建祠堂与牌坊,兴办义学和义庄,以强化宗族制度。

  其中以牌坊最具特色。中国的牌坊有点类似于西方的纪念碑,是一种起表彰作用的建筑,表彰那些用儒家价值观念所判定的优秀人物。树牌坊,在古代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也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而徽州的牌坊中,以表彰妇女贞节为最多,几乎占到一半,其中,商人妇占了绝大多数。

  据记载,自唐宋以来歙县建有的牌坊达四百多座,至今留存下来的仍有104座,居中国各县之最。徽州现存牌坊中有一处尤为著名,它在东距歙县十多里的棠樾村,是一个由明清时代的七座牌坊组成的牌坊群。村子东端的甬道上,七座牌坊有序地排列,像一本保存完整的宗谱,供穿行其间的现代人,细细品味。它们属于居住于当地的鲍氏。



  鲍氏是徽州最古老的宗族,在徽州是人望所归。这七座牌坊,由忠、孝、节、义四方面的内容组成,最中间的义字坊,是牌坊群中最重要的一座。它表彰的鲍志道、鲍漱芳父子,在清朝乾嘉年间,先后担任两淮盐务总商长达数十年,显赫一时。

  七座中就有两座与贞节有关。其中一座叫“吴氏节孝坊”,立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是为了表彰族人鲍文渊的续弦、嘉定人吴氏的“模范事迹”。她22岁远嫁到棠樾,29岁开始守寡,直到六十多岁死去。在漫长的三十多年里,吴氏先是独自将丈夫前妻的孩子抚养成人,后又修了鲍家九代的坟茔。族人深受感动,为她立了这块牌坊,上刻“节劲三冬”和“脉承一线”,前者是颂扬她的贞节不二,后者则表彰她尽心养育继子。

  在吴氏节孝坊落成的九年后,棠樾牌坊群的第五座牌坊又出现了,它就是“汪氏孝节坊”。这座坊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石坊坊额上写着“矢节全孝”和“立节完孤”,是为了表彰鲍文龄之妻汪氏25岁守寡,45岁去世,守节整整20年。

  《民国歙志》记载,明清两代,仅棠樾一个鲍氏家族,就有贞节烈女59人。

  明中叶之后,徽州商人崛起于东南地区,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支最重要的商业力量。也就是从这时起,徽商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屡见记载。徽商的经营范围,以盐、典、茶、木为主,而徽商中的巨商大贾,大多是盐商。明清之际,江浙共有大盐商35名,其中28名是徽商。几百年来,徽商的足迹无所不至,在东南社会变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至在江南一带,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而徽商势力的崛起以及清乾嘉时代徽商的鼎盛同时也伴随着烈女数量的同步增长。以淮扬盐商为例,随着两淮盐业的如日中天,徽州盐商一方面在扬州一带提倡风雅,文酒聚会,纷纷“以儒饰贾”,用儒家伦理给自己贴金;另一方面,则在老家徽州,殚精竭虑,要将桑梓乡土塑造成“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营造一个“程朱阙里”的理教重镇。于是,徽商妇的贞节,有意无意之间成了男人博取名声的筹码。贞节牌坊就是徽商炫耀的本钱、徽商妇难逃的宿命。

  徽州有史可查的最后一座牌坊,正是一座贞节牌坊,砖头砌就,上面刻着一行文字“徽州府属孝贞节烈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口”。这是由最高地方长官动用官方资金修建的惟一一座牌坊,也是整个徽州最寒酸的一座。修建时间距今恰好100年。

  如今,在徽州,牌坊已和徽商当年兴建的民居、祠堂并列,成为当地闻名遐迩的、最具文化象征的建筑。


http://blog.phoenixtv.com/user3/zhou2002love/archives/2007/618677.html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0 18: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一个牌坊就是一段历史,贞洁牌坊的前世今生(组图文)


1169377479223.jpg

1169377479223.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07: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一个牌坊就是一段历史,贞洁牌坊的前世今生(组图文)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01: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贞洁牌坊的前世今生(组图)(1)



1169377542686.jpg

1169377542686.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6: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座座高大的石牌坊为隆昌小城营造了浓郁奇特的文化氛围,远离都市的喧嚣,古驿道上的牌坊群,成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长廊,身临其境,让人觉得恍若隔世……

隆昌自南北朝起即为巴蜀古驿道、川云东路古驿道和叙马古驿道的必经之地。一直是商贾云集﹑文人辈出的地方。隆昌县志记载:境内有史可考的功德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等各式各类牌坊近70座。历数百年沧桑,经累累天灾人祸,大部分牌坊已经灰飞烟灭。但这个偏处僻壤的小城仍然完整保存下17座明清代时期的石刻牌坊。

现存的17座牌坊成坊年代最早的为明代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其余大部分为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所建。下限为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时间跨度近400年。其中最为古老的一座斗拱式镇山坊,修建于明朝弘治九年,距今已有509年的历史。众多牌坊所形成的坊群以其独特的形式、深刻的政治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活的哲学理念、独特的审判择断,无声地记叙着明清两代自明成化十二年至光绪十三年数百年间巴蜀历史演化的进程。

一个牌坊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串往事……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9: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牌坊与房屋之间,是一片与牌坊一般高的青竹。青竹生长十分茂盛,已经把牌坊上的文字图案遮掩了许多——郭陈氏节孝坊坐落在距离县城5公里的金鹅镇油房街附近。

该牌坊建于光绪十八年冬月,造型端庄、工艺精湛,是典型的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三开间牌楼式青石仿木结构建筑,通高15米,面阔9.5米。该牌坊顶盖刹尖为火焰宝珠金刚座,三层尖顶呈火焰状,楼盖共圆雕六鸱吻,三重飞檐,层层上收,作展翅欲飞状。

始建时三重檐十二鳌尖上均悬挂铜铃,据说不论寒冬酷暑,铜铃迎风晃动发出悦耳铃声,数里行人闻之心安神定,人们叫它“铃铃牌坊”。以前在距“铃铃牌坊”不到100米的地方还有一座“新牌坊”,比“铃铃牌坊”大得多,大凡从古驿道上经过的人,不管是抬滑竿的,还是挑盐巴的挑夫或赶马驮的马夫都要在牌坊下的大石坝子上乘凉,喝水。

“古来忠臣节妇,盖天地之正气所赋,亦山川之灵气所钟也。潜节盘根,饮水茹蘖,而报以馨香,理固然焉。节孝郭母陈孺人者,系出有妫,世居泸阳,秉性幽贞,素娴姆教,年十九归郭公世番,越五载遽失所天,遗孤二,孺人哀痛弗生,又念亲老子幼俯仰无依,爰矢志守贞,妇供子职,母兼父道,初终不渝焉……”牌坊上现在读起来有些拗口的文字讲述了邑监生郭世番之妻陈氏的守节故事。

牌坊旁是两间破旧的土墙青瓦房,住着四世同堂的熊姓人家。熊婆婆今年已经84岁了,她十几岁嫁到这里,至今已快70年了。20年前她丈夫去世,就葬在家门口距离“铃铃牌坊”2米远的地方。熊婆婆天天就坐在牌坊旁的家门口,守望着丈夫的坟墓,回忆过去的岁月打发时光……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3 08: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4座石牌坊的道观坪,是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静静的,没有一丝嘈杂。

老房子一家挨着一家排到街尾,有几家私人地摊,是卖凉粉、烧烤的小贩。当地最有名的是黄凉粉,细腻嫩滑,入口即化,味道相当不错。街口有很多家小百货店铺和一个茶馆,一些老年人泡上一碗盖碗茶、拿着一米多长的自制烟竿聚在一起打麻将,下棋。几个老婆婆聚在一起唠叨她们的儿子和孙子,也常常在一起讲牌坊的故事消磨时光。他们的日子过得不紧不慢,悠闲自得。

“牛树梅德政坊”,建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正月二十日。牛树梅,甘肃通渭进士,清代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任隆昌县令,次年离隆,升任宁远府知府。牛树梅出身名门望族,世代书香,进士成名,学识渊博,不以官小而就隆昌县令为嫌。一到任就整顿社会不良秩序,禁娼缉盗,亲自查访,端正官吏作风。自己则清诚勤俭,慈惠廉明,处理事务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常至乡村察访,独乘一骑,从者数人,而饭食舆马费用,自己薪俸开支。每至一处,深得民心。因此,境内匪徒敛迹,人归乡里,使百姓安居乐业。将离任时,举邑感慨,士民集资建德政坊于北关道观坪古驿道上。

虽然这是一座形制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三开间牌楼坊,如今,却只有一个1米宽供行人通过的旁门,坊体被居民作为厨房或厕所。多少年来牌坊与房屋相依为命,相互依靠,文革时,好几次险被拆除。它能完好地保存至今,民房的保护功不可没。这座牌坊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很“黑”,因为它周围是邻居们每天一日三餐烧火煮饭时的出烟筒,这座民间烟火之中的牌坊可谓沧桑百年。

距“牛树梅德政牌坊”不足30米的地方就是清朝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二月兴建的“孝子总牌坊”,牌坊通高6.5米,面阔6.7米。形制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仿木石质结构素面雕花坊。这座牌坊损坏比较严重,石坊刹尖和飞檐及鸱吻均遭毁损,抱鼓石上座兽全无,五龙捧旨匾也严重毁损。两边的民房已经占去了整座牌坊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两边的两道小门,40年前就成为了居民们的厨房,室内堆满了主人必须的生活用品,锅碗瓢盆放置于牌坊上,雕刻在清石上的文字图案缝隙间早已填满了尘土油烟,另外一面爬满了清幽幽的爬壁虎,爬壁虎的枝叶间隐约可以看见陈先典,朱佐耀,刘腾龙,刘远荣,晏绍景五位孝子的名字……

沿石板路前行就到了道观坪老街的尽头,我注意到老街石板路周围用青石板扩宽的路上,有很多是用推倒的石牌坊做的路基。上等牌坊石料成了架设在河沟上的小桥,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辨。一位老大爷拿出自家门口收藏的牌坊“部件”,称这是一个牌坊的顶子,曾有人出钱收购。老大爷是一户老房子的主人,老房子是祖上传下的店铺,石板做成的柜台已被玻璃柜台取代,一目了然的商品方便了买主。向他提起牌坊的事,他摇摇头,无可奈何地说,在他穿开裆裤的时候,这条石板路上立着的牌坊多得望不到头,现在全埋在路下了。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5 15: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