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akph163

清代社会和建筑概况(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3 15: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生产力,清初至清中叶持续地进行频繁的国内移民活动,以调整全国劳动力的分布情况,移民活动同时也将民居形制和技术介绍到其他地区。如清中叶政府以“借地养民”的名义移民垦荒,自河北迁徙农民进入哲里木盟,又从山西北部及陕西迁民至集宁、伊克昭盟,使得内蒙古南部牧区逐步农业化。这个新开发区的民居形式多为晋陕形式,即院落狭长,厢房多为“三破二”的短进深房屋,还有山西惯用的锢窑形式。明末四川由于战乱,人口锐减,大量两湖及广西居民迁入四川,有的集镇全部是外省人,故川南一带的民居形式明显带有两湖的风格,大门采用墙门形制,墙面上浮贴砖牌坊。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平定新疆准噶尔部的叛乱以后,经营乌鲁木齐、伊犁一带一百二十余城,驻兵屯田,以汉兵屯种,携眷移戍,其中还包括有八旗兵、蒙古兵、绿营兵等,造成北疆地区具有各种风格的民居形式共存现象。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改土归流”过程中,亦有大量汉民移入,这也影响了当地少数民族民居形式的变化。从明末至清代有大批福建莆田、漳州及广东潮汕居民迁入台湾的台南、高雄一带,所以现在台湾古代民居大部分为闽南式民居,而原土著的高山族民居反而成为凤毛麟角。



中国传统民居向来以使用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但入清以来木材积蓄日渐稀少,迫使匠人及业主不得不另寻新的结构材料及构造形式,以满足大量民居的建造。最显著的一点是,硬山搁檩式结构自清中叶以后在国内南北各地发展起来。粤闽的“竹筒屋”就是采用搁檩式结构。一些古老的建造方式,如土窑洞及石头房子,不仅没有被淘汰,而且进一步焕发了新的生机。就是仍然使用木构架的民居,亦经过改进而节约了用材量。与明代住宅相比较,清代住宅的柱径、檩径、梁枋断面等明显变小变细,一些不必要的斗拱构件全部消失,大的月梁造型也以直梁代替,苏州等江南一带更发展用圆木作梁架,以减少边材的损失。可见木架构造的简化及砖石的广泛采用是民居结构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引起了民居外貌的巨大改变。



此外,由于社会的经济财富相对集中于一大批富商、官僚手中,使他们有可能建造规模宏阔、质量考究、院落相套的大宅院,并附建有花园、花厅等。基于防卫的要求,很多大宅院多建有碉楼、炮楼,以及避难楼等设施。东南沿海村镇亦建有碉楼,或在楼房民居外墙增设炮眼以防盗。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4 03: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建筑技术与艺术




清代二百余年间全国官私的建筑总量比任何历史朝代都要多许多,但此时木材的积蓄又日渐稀少,因此迫使建筑业去寻求更多的其他种类建筑材料。如砖瓦的供应量明显增加,一般质量较好的民居大部改用砖材作围护材料,以砖石承重或砖木混合结构形式的建筑较明代增多。地方性材料如各种石材、竹材、苇草、白灰等,在民间建筑中进一步开发利用。装饰材料的供应范围更加扩大,如各类硬木、雕刻用木、铜件、金箔、纸张、纱绸、玉石、蚌壳、油漆、琉璃、瓷器等皆利用来美化建筑物,清中叶以后还引进了玻璃制品。



新的多样性的建筑材料不但使建筑技术有了进步,而且使建筑外貌有了更大的改观。作为传统建筑结构的主体形式的木构架技术亦有许多改进。如柱网更为规格化;元明以来习用的侧脚、生起作法及斗拱构造等逐渐退化或减弱;材分制名存实亡;角部梁架构造通行顺梁、扒梁、抹角梁方法;木构件的修饰向表面性装饰发展等。尤其在拼合梁柱技术、多层楼阁构架、大体量建筑构架、重椽草架及复杂的结顶技术方面,更有突出的成就。



清代大型建筑的内檐构架基本上摆脱了斗拱的束缚,使梁柱直接榫接,形成整体框架,提高了建筑物的刚度。清代建造了一大批楼阁式建筑,就是按照这种新的框架方式,如承德普宁寺大乘阁、北京颐和园佛香阁、雍和宫万福阁等。清代大建筑的梁柱村料多改用帮拼方式,以小木料攒聚成大材料,外周以铁箍加固,表面覆以麻灰油饰,完全不露痕迹。帮拼法不仅节约了巨材,而且为分段施上的多层楼阁创造了条件。



清代在应用地方性材料方而亦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如在福建、广东一带应用夯土或卵石,。可砌筑高达四层的居住建筑;西藏工匠凭借经验,不挂线,不校正水平,可砌筑高峻的毛石墙。此外,浙江天台的石板墙、福建惠安的石墙和石屋面、贵州镇宁石头寨的石建筑等,皆是就地取材的实例。



清代为加强建筑业的管理,曾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工部编定并刊行了一部《工程做法》的术书,作为控制官工预算、作法、工料的依据。书中包括有国和瓦石、搭材起重、油画裱糊等十七个专业的内容和二十七种典型建筑的设计实例。该书虽然不尽完善,但对研究清代初期的建筑技术水平而言,是一份相当完备的资料。此外,清代政府还组织编写了多种具体工程的做法则例、做法册、物料价值等有关建筑的书籍作为辅助资料。同时民问匠师亦留传下不少工程做法抄本,所以说清代建筑营造方面的文字资料是历代中最丰富的。同时在政府的工程管理部门中特别设立了样式房及销算房,主管工程设计及核销经费,对提高宫殿官府工程的管理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样式房的雷发达家族及销算房的刘廷瓒等人,皆是清代著名的工师。



清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亦有很大改变。宋元以来,传统建筑造型上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出檐、柔和的屋顶曲线、雄大的斗拱、粗壮的柱身、檐柱的生起与侧脚等特色逐渐退化,稳重、严谨的风格日趋消失,即不再追求建筑的结构美和构造美,而更著眼於建筑组合、形体变化及细部装饰等方面的美学形式。例如:北京西郊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承德外八庙等建筑群的组合,都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显示了建筑匠师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灵活而妥善地运用各种建筑体型进行空间组合的能力,也表现出他们高度敏锐的尺度感。清代单体建筑造型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几间几架简单长方块建筑,而尽量在进退凹凸、平座出檐、屋顶形式、廊房门墙等方面追求变化,创造出更富於艺术表现力的形体。如承德普宁寺大乘阁、北京雍和宫万福阁、拉萨布达拉宫、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大经堂等优秀实例。



清代建筑艺术在装饰艺术方面更为突出,它表现在彩画、小木作、栏杆、内檐装修、雕刻、塑壁等各方面。清代建筑彩画突破了明代旋子彩画的窠臼,官式彩画发展成为三大类:和玺、旋子和苏式彩画。详细分析尚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大点金旋子、小点金旋子、石碾玉、雅伍墨、雄黄玉、金琢黑苏画、金线苏画、黄线苏画、海墁苏画等的区别,分别画在不同建筑的不同部位上。彩画工艺中又结合沥粉、贴金、扫青绿等手法来加强装饰效果,更使建筑外观显得辉煌绮丽、多彩多姿。门窗类型在清代明显加多,而且门窗棂格图案更为繁杂,与明代简单的井字格、柳条格、枕花格、锦纹格不可同日而语。在清代,许多门窗棂格图案已发展为套叠式,即两种图案相叠加,如十字海棠式、八方套六方式、套龟背锦式等。江南地区还喜欢用夔纹式,并由此演化为乱纹式,更进一步变异为粗纹乱纹结合式样。浙江东阳、云南剑川等木雕技艺发达地区,有些民居门隔扇心全为透雕的木刻制品,花鸟树石跃于门上,完全成为一组画屏。内檐隔断也是装饰的重点,除隔扇门、板壁以外,大量应用罩类以分隔室内空间。仅常见的就有栏杆罩、几腿罩、飞罩、炕罩、圆光罩、八方罩、盘藤罩、花罩等式,此外尚有博古架、太师壁等亦为室内隔断形式。丰富的内檐隔断创造出似隔非隔、空间穿插的内部空间环境。内檐装修中还引用了大量工艺美术品的制造工艺技术,如硬木贴络、景泰蓝、玉石雕刻、贝雕、金银镶嵌、竹篾、丝绸纱绢装裱、金花墙纸等,使室内观赏环境更加美仑美奂。砖、木、石雕在清代建筑中应用亦十分广泛,几乎成为富裕人家表现财力的一种标志。其他装饰手段,如塑壁、灰塑、大理石镶嵌、石膏花饰等亦得到重视。清代建筑装饰艺术充分表现出工匠的巧思异想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美感。


龙纹、锦纹和旋子纹彩画




1174056073101.jpg

1174056073101.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4 07: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画的龙头雀替和历史故事栏额

/全面彩画的殿宇檐廊




1174056126604.jpg

1174056126604.jpg



1174056126632.jpg

1174056126632.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4 21: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漳州邱兰理石坊



四川成都文殊院的窗櫺花格




1174056170588.jpg

1174056170588.jpg



1174056170638.jpg

1174056170638.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5 06: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北京宫殿的改造




北京紫禁城宫殿虽然在农民军李自成撤出北京时被焚毁大部分,但顺治朝仍按明代布局进行了复建,没有更改。如前三殿、后三宫的轴线布局,左右六宫的分列。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等一系列的门制,仍是明代形成的五门之制。其他如太庙、社稷坛、御花园、慈宁宫、文华殿、武英殿等仍按明城规划复建或增建,仅将部分殿名、门名改为新名,以示改朝换代。清代对明宫的改造仅是局部的。例如太和殿两侧行廊改为封火墙,保和殿的位置微有变更,将皇后的寝宫坤宁宫按满族习惯进行内部改造,作为祭神之所。改造养心殿,将其作为处理日常政务、召见臣下的处所,实际上取代了乾清宫的功能。养心殿前殿五间,殿内明间设宝座,按正式朝仪布置室内陈设,左右为东西暖阁。东暖阁是皇帝起居和召见近臣的地方,西暖阁是皇帝的机要办公处。宫殿最北之御花园一如明时,虽有亲切自然之处,但有地小局迫之憾。

清代北京紫禁城平面图




1174056206237.jpg

1174056206237.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5 1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禁城太和殿







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两侧的宫殿群




1174056238728.jpg

1174056238728.jpg



1174056238756.jpg

1174056238756.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5 18: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养心殿东暖阁,慈喜太后“垂帘听政”之处







紫禁城御花园里的万春亭




1174056274507.jpg

1174056274507.jpg



1174056274537.jpg

1174056274537.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6 10: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年间又将乾清宫以西五所原居住皇子的地方改建为重华宫及西花园;于慈宁宫西侧添建寿康宫,作为老年宫妃的养老之所;并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东路文华殿之北建造了文渊阁藏书楼,以收藏新编辑完成的《四库全书》。



清代对宫城的最大的改造是建设宁寿宫。该宫位于外东路明代仁寿宫、哕鸾宫、喈凤宫的旧址上,面积达4.74公顷。工程始于康熙年间,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大加增建,作为乾隆帝晚年归政以后的太上皇宫。这组工程实际为宫中之宫,完全仿效宫城中轴线上外朝内廷的格局,前后分别建外朝皇极殿、宁寿宫一组建筑和内廷养性殿、乐寿堂一组建筑,并在乐寿堂东侧建听戏的畅音阁、读书的寻沿书屋及礼佛的梵华楼等建筑。西侧建宁寿宫花园,园中有古华轩、遂初堂、萃赏楼、符望阁四进园林建筑,俗称乾隆花园。







紫禁城宁寿宫平面图。宁寿宫可称为“宫中之宫”。



总之,清代北京宫城的建设除了维持并加强中轴对称布局,利用环境气氛的感染力反映皇权至上、统驭一切的威严气势外,更着重在改进分区功能,提高生活的适用性及装饰设施的华丽方面进行大量的改造,这一点也是清代建筑发展的普遍特点。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7 01: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盛京宫殿




盛京宫殿又称奉天宫殿,是清代入关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朝的宫殿,占地6万余平方米。全宫分为三路。中路为大内宫殿,依中轴布置了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崇政殿为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清宁宫为帝后的寝宫,该宫西半部为祭神之所,按满族规制沿南、西、北三面砌筑万字炕,宫外东南角建神杆(索伦)。东路为外朝大政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大政殿前为长约140米的纵长形广场,广场两侧呈八字形开敞式排列五对方形单檐小殿阁,称十王亭,为左右翼王及八旗大臣列朝办公的地方。十王亭的八字形排列增加了广场的透视感,产生更加纵长的视线错觉,感到建筑围合空间更为广阔宏大。西路以收藏《四库全书》副本的文溯阁为中心建筑。



盛京宫殿不如北京宫殿规模宏大,平面布局也未形成雄伟纵长的轴线,但从这组建筑中可清晰地看出清代早期建筑已注意博采众长。如大政殿及十王亭的外朝布局即是后金时代以军事部落组合为政权基础的一种反映,八字形布局及方形建筑形体亦可说是军帐、营房的遗风。清宁宫建在高台上的布局方式和室内建造万字炕,亦与女真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另外,盛京宫殿中也表现出相当多的蒙古族及藏族建筑的影响,如殿堂建筑的方形檐柱与托木式大雀替、龙头式梁头、梵文图案的井口天花、柱头上的兽面雕饰、崇政殿及大政殿外檐装饰上藏式“金刚结”边饰等皆是。盛京宫殿建筑屋面大量用黄绿剪边作法,墀头、墙腿子全为琉璃砖,垂脊、搏风琉璃砖上浮塑蓝色行龙等,皆是博采众长所形成的一种艺术风格。







大政殿系八角重檐亭子建筑







               
                 
        

        
北京西苑的改建




西苑即北海、中海、南海的总称,位于宫城之西,明代称西苑。整座园林以水景为主,以三岛仙山为骨架,是一座建筑疏朗、富于水乡田园野趣的园林。入清以来,首先在琼华岛广寒殿旧址上建立了白色的喇嘛塔,成为三海的空间构图中心,并以此为轴心组织前山的永安寺建筑群和后山北部沿湖的倚澜堂、道宁斋及沿湖楼廊。白塔琼阁交相辉映,湖光倒影,上下天光,更增强了琼华岛海上仙山的创作意图(图7-15a)。乾隆时在北海周围岸边添置了一系列小园林及佛寺建筑,如濠濮涧、画舫斋、镜清斋、西天梵境、快雪堂、阐福寺、小西天等,形成四面有景的北海新景观。观赏视线不仅是面向琼岛,而且可以四望,扩大视野,使西苑成为内外兼顾、互为借景、多面景观的山水园林(图7-15b)。明代南海原为空旷自然的景色,清代以来建造了勤政殿、丰泽园,以及瀛台上的大片建筑群,并聘请江南叠山名家张然主持叠山工程。







北京北海琼华岛白塔







清代西苑北海沿岸建筑分布图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7 02: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
这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它包括了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五座大型皇家园林,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自辽、金以来,北京西郊即为风景名胜之区,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泉水充沛,山水衬映,具有江南水乡的山水自然景观。因此,历代王朝皆在此地营建行宫别苑。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而大规模整治西山水系。包括建立涵闸,疏通玉河及长河,开通玉泉山诸泉眼,建立养水湖及高水湖,扩大西湖(后改称昆明湖),联通圆明园水系等一系列水利工程。河湖水系的改善为进一步开拓西郊风景园林建设打下基础。从乾隆三年至四十年(1738~1775年)的三十七年间,新建或扩建了静宜园、圆明园、静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清漪园等一系列园林。西郊宫苑基本联成一片,中间以长河及玉河相互串通,并将沿途的农田、村舍纳入园林观赏范围之内。帝王乘御舟游弋在河湖行宫之中,除领略园林的人工美景,同时也将农家生活纳入画框之中,园内园外混为一体。此外,在三山五园之间尚穿插了贵族大臣赐园二十余座,更充实了这片规模巨大的风景园林区。由于地形各异,故各园皆有特异的园林形态,有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也有天然山地园,基本汇集了传统园林的各类创作及各种园林构思。



畅春园
畅春园此园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是在明代皇亲李伟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上修建的,占地约60公顷。全园以岛堤岗阜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大水域。园林区大致划分三路,中路以西湖为骨干,布置主要观赏建筑, 如瑞景轩、林香山翠、延爽楼等。湖东长堤遍植丁香,湖西长堤遍植桃花、芝兰,湖中养荷,形成丰富的观赏植物环境。



圆明园



此园原为雍正皇帝为皇子时的赐园,待其即皇位以后扩建为离宫,乾隆二年(1737年)再次扩建,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三十七年(1772年)先后又附建长春园和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它坐落在西郊海淀镇之北,周围泉眼丛聚,草丰树茂,是绝好的造园之地。三园共占地350余公顷。园内成组的建筑群有一百二十三处,被誉为“万园之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







北京圆明三园总平面图



圆明园三园地势平坦,所以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的水景园。具体讲,圆明园有三大景区。即中部的前湖后湖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所在的宫廷区以及前湖、后湖沿岸的九岛。每个岛都有一组标题的景点,最大的一处称“九洲清晏”,即取“禹贡九洲”的含意,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环绕后湖的东、西、北三面,形成一圈外围景区,在这区里布置了小园林集群,如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中央景区。外围景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有祭祖的安佑宫、城堡式佛寺舍卫城、模仿商业活动的买卖街、藏书的文源阁、听戏的同乐园、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仿绍兴兰亭的“坐石临流”、仿庐山的“西峰秀色”等。第三景区为东部的福海景区,即以福海的大水面为中心,湖中有三个岛屿鼎列,以象征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湖岸布置了与水有关的二十处景点。此外,在圆明园的北宫墙外,尚有后来增建的一条狭长的景区,主要表现水村野居的风光。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3 00: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