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5 15: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古代的史书上碉楼又有邛笼、石巢等称谓。 图为马尔康松岗碉楼)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对碉楼的记载,如: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冉駹羌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唐章怀太子李贤注曰:“邛笼,碉也。”
《隋书。附国传》“附国近川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石巢而居,以避其患。其石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每级丈余,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石巢上方二三步,状似浮图,于下级开小门,以内上通,夜必关闭,以防盗贼。”
《寰宇记》“高二三丈者谓之鸡笼,十余丈者谓之碉,亦有板屋土屋者,自汶川以东皆有屋宇不立碉巢。”
《蜀中广记》“故垒石为巢而居以避患。其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
《四夷风俗记》“帷州诸番,日务射猎,夜宿碉房。”
《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 顾炎武“威、茂,古冉駹地,垒石为碉以居,如浮图数重,门内以楫木上下,货藏于上,人居其中,畜圈于下,高至二、三丈者谓之鸡笼,十余丈者谓之碉。”
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十一“明万历间,丽江土知府木氏渐强,日率么些兵攻吐蕃,吐蕃建碉楼数百以御,维西之六村,喇普,其宗皆要害,拒守尤固。木氏以巨木作碓曳以击碉,碉悉崩,遂取各要地,屠其民而徙么些戍焉,自奔子栏以北皆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