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百年几许风雨,如今已成往事
作为一个喜欢电影的人,无论如何,对于中国电影,乃至标志中国电影诞生的大观楼,有着难以形容的情感.
周末的时候本来准备先去大栅栏,然后去后海,最后在新街口挑几张DVD回家享受,却不想在大观楼流连往返,以致于最后后海,新街口都没有去成.
去大栅栏的原因是那里就快拆了.大栅栏旁边就是天安门,确实那里房子都很烂,被拆也是应该的.但为什么会烂呢?很多都是旧房子,就这么烂掉,然后被拆.
此行最大的收获,是见到了大观楼,中国电影的发源地.1905年,位于北京琉璃厂土地祠的丰泰照相馆,摄制了京剧<定军山> 的部分片段,为记录影片.后在前门大栅栏也就是大观楼放映,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喜欢电影很多年,真正站到这个起源之地,心里包含着太多太多的感慨和苍凉.大观楼的左右墙上帖着很多中国电影初期的海报。你可以看到《松花江上》,可以看到《八年离乱》(上面还写着这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前集,看来前传这种东西百年前就有了)《群魔》,《夜店》,等等等等,题材之丰富,演员之繁华,令人不得不佩服,及怀念。
怀念是因为今不如古。中国电影每况愈下,香港电影更是日渐萧索。100年的纪念,更像是悼念;那块明志碑,更像是墓碑。
每年都有优秀的电影。但每年单靠1,2部优秀的电影,能挽救整个市场吗?这等于是自欺欺人。为什么《无极》的“反”响会如此强烈,那是一种群众的不满,从《英雄》到《十面埋伏》的积聚,从各种合拍片里产生的不满,而《无极》,不过是让观众到了最后一个无法忍受的临界点。
不想说体制导致问题一类的话。我想这些问题的产生,单单归结到某一点上,对谁都是不公平的。中国不缺好的演员,不缺好的剧本,好的导演更是可以信手拈来,能让人回味悠长的电影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如今却面临着制作费越来越低,作品质量越来越低的现状.两年,三年,从个别现象,变成了不争的事实.
以及DVD制作的问题.6区DVD在人的眼中,一言以蔽之"烂".烂在什么地方呢?画面,音轨,制作的粗糙,毫无诚意的表现,甚至抄袭D版的字幕.正版,何其沉重的字眼,价格是低廉了,可质量呢?除了寥寥几张数得出名字的DVD制作还尚如人意之外,绝大部分放到D版都是被通缉的烂碟.拿着这样的6区DVD,我们用什么去支持?
100年对于电影来说,是非常漫长的历史。希望不要惨淡收场。
每段历史都有其特定的载体,和特定的关注人群。如同在大栅栏拼命拍照的人们,还有那些看着街道和房子啧啧称叹的外国人,对于这些即将逝去的历史,总有人想用各种方式留下他们。
站在大观楼前,看着百年后重拍的《定军山》,我想,200年,300年,又会有谁,站在这里,回顾过去?
大栅栏街道。拥挤的人群。即将拆迁的这里,人们来选购那些便宜却不一定实惠的东西。
1157188569424.jpg
对面的房已经快修建完毕。再往前一点就是天安门。
115718858963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