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6 00: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胶东第一”的慈善机构——广仁堂[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老烟台有座号称“胶东第一”的慈善机构———广仁堂。广仁堂建于清光绪17年(1891年),在今市府街北侧,共10个院落,建有房舍300余间,广仁堂最兴盛时期拥有附属房产1800余间,义地1200余亩。
为什么小小的烟台街,竟建起规模宏大的广仁堂?其中有个特殊原因。清光绪15年,一条叫“保大号”的船装载贡品由上海启航北上进京,不幸遭遇大风失事,沉没于石臼所海域,贡品全部落海,有的被潮水冲到岸边,烟台的登莱青道道台盛宣怀闻知后,立即派统领孙金彪领兵前往现场组织打捞和收缴被百姓捞出的贡品,然后全部押回烟台。由盛宣怀亲自清点密封,再派人护送进京。盛宣怀因此受到慈禧太后的嘉奖。
事实上盛宣怀并没有把打捞出水的贡品全部护送进京,而是私自侵吞了一部分。事隔不久,被人举报上奏朝廷,慈禧太后大怒,颁旨让山东巡抚张曜负责查办。张曜知道盛宣怀之父与李鸿章是深交,因此来烟台查办前,先给盛宣怀写了一封密信,让其有所准备。盛宣怀闻知侵吞贡品东窗事发,满怀忧虑,坐立不安。盛家有一张姓门客,得知此事后,对盛宣怀说:“给我一夜时间,献出良策,保你无恙。”第二天张某交给盛宣怀一道奏折和一份《筹建广仁堂大纲》,奏折大意是:胶东地瘠民贫、连年灾荒、匪患众多。拟将新打捞之贡品中的黄金白银若干两,再由本地道台自筹白银若干两,合资筹建一慈善机构,救济贫苦无依的黎民百姓,为皇帝广施仁政,定名广仁堂。奏折中写的是“新打捞之贡品”,一个“新”字掩盖了盛宣怀扣留侵吞贡品的事实。
数日后,山东巡抚张曜来烟台时,见了奏折和《筹建广仁堂大纲》,便顺水推舟上报朝廷,慈禧见奏折后,不但颁旨让盛宣怀在烟台建广仁堂,还决定每年拨皇粮500担(小米),供广仁堂救济难民。在山东巡抚张曜的关照下,在门客张某的策划下,在李鸿章的周旋下,使盛宣怀从侵吞贡品的官,变成了为朝廷广施仁政的官,随后他遵旨建成了广仁堂。
光绪33年(1907年),广仁堂迁到位于道署街的道署衙门中,原因是时任登莱青道的道台大人何彦升嫌道署衙门面积小,办公条件差,他看中了广仁堂庞大的建筑群,便决定与广仁堂对迁。广仁堂虽迁入登莱青道,所处街名仍叫道署街,后来被改成道恕街。
辛亥革命后,军阀控制烟台,广仁堂资金短缺,日渐衰败。日寇侵占烟台后,把广仁堂改成救济院,更是有名无实。烟台解放后,市政府就设在被登莱青道占据的广仁堂旧址,人民政府对广仁堂十分关心,将收养的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遗留事务移交恤养院。[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广仁堂旧址,经历了广仁堂、登莱青道、烟台市政府三个时期,虽很多附属建筑被拆除,其主体建筑尚存,鉴于它重要的历史价值,被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芝罘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设在其内。
1175112129812.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