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4|回复: 23

中国古建筑赏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1: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

距今五六十万年前的早更新世中期,中国就已出现了多处旧石器文化。


在许多天然洞穴中曾发现使用火和粗制石器的遗迹, 例如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就曾发现人类远祖居住的山洞。洞内出土了人的骨骼化石、骨器和原始装饰品。


在当时,山洞高于河面,是理想的藏身和保存火种之地,只是山洞完全处于天然状态,也正如《易·系辞》所说的“上古穴居而野处”。


依古代文献中“构木为巢”、“冬居营窟,夏居巢”等记载,表明当时巢居形式亦已存在。


此外,在东北地区还发现了由兽骨堆积的围合体,据信是旧石器时期的建筑遗迹。由于这时期的资料极为匮乏,因此这里所涉及的中国原始社会建筑,仍着重于新石器时期这一范畴。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6: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新石器时期建筑遗址的分布

中国新石器时期(公元前6000~前2000年)遗址迄今已发现一千余处,分布几乎遍于全国。由于起迄年代、文化内涵、生产水平和自然条件的不尽相同,使得它们的发展产生若干区别。当时社会生产的主流,已由原始的渔猎和采集,逐渐转变为较固定的农业耕作,并出现了纺织、制陶等手工业和一定的社会劳动分工。社会结构也由单纯血缘组合与人数较少的原始人群,进化到关系复杂与人口较多的氏族部落。在建筑方面,已知有群居的聚落,供生产与生活用的窑址、公共房屋、住所、窖穴和畜圈,供防御的垣墙、濠沟,原始崇拜所需的祭坛、神庙和神像以及公共墓地等。


1.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址


属新石器文化早期遗址的,有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公元前5550~前4900年)、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公元前5400~前5100年)、甘肃秦安的大地湾遗址(公元前5200~前4800年)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聚落面积不甚大,一般为1~2万平方米,已经使用半地穴房屋,墓葬集中置于聚落近旁。这些文化大体散布在今日的甘肃东部、陕西西部、河南中部及河北南部一带。


新石器中期可以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为代表,它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该文化分布范围很广,西至青海、甘肃交界处,北抵长城沿线及黄河河套地区,东及河南东部,南达湖北西北。遗址已超过一千处,有代表性的除仰韶村外,还有陕西西安的半坡、临潼的姜寨,河南郑州的大河村、陕县的庙底沟,山西石楼的岔沟等。所发现聚落遗址均有一定的规模和布局以及多种建筑类型。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21: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郑州大河村新石器中期多室型房屋遗址




1161976507572.jpg

1161976507572.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0 09: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山文化(公元前2900~前1600年)最早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是仰韶文化的继续,分布在今山东全境、河南大部、陕西南部与山西西南一带。与仰韶文化的住房相比较,这时有相当多房屋的面积有所缩小。但这时的某些聚落已扩大为城市。建筑除半地穴外,还出现了地面房屋。建筑的室内地面与墙面涂以白粉,个别建筑的下面还使用了夯土台基。这种夯土技术的扩大使用,表现为城子崖的古城围垣。


就黄河地区而言,仰韶文化中期和龙山文化中晚期,是文化辉煌发展的最高阶段。


2.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遗址


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首见于湖北京山县的屈家岭文化、湖北天门县的石家河文化。其时代约处于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分布范围大抵在湖北中部、湖南北部及河南西南。建筑已大多为平面方形或长方之地面房屋,并有套间及长达三十间的连屋,结构用草泥垛墙及木柱梁。值得注意的是,还发现大规模的聚落与密集聚落群,以及最大占地面积达一平方公里之古城多座,这些古城大多已有夯土城墙、护城河及水门。


长江下游则以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前4000年)及同时的嘉兴马家浜文化、余杭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前2200年)为代表。它们分布在杭州湾、舟山群岛及太湖沿岸一带,其特点是使用了有异于中原的干阑式建筑。这种下部架空的结构,适合于炎热潮湿和多虫蛇蚊蚋的江南水乡,其渊源可能来自远古的“构木为巢”的巢居形式。此外,余杭瑶山遗址的夯土祭坛,也是十分重要的发现。


3.内蒙古大青山及辽西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


分布在今内蒙古东南、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及吉林西北一带的红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前后),首先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具有与前述诸新石器文化的不同特点。以包头市东的阿善遗址为例,其居住房屋的外墙及聚落围垣均用石砌,其西侧台地上另有由块石堆砌之祭坛。而辽宁牛河梁遗址更发现了“女神庙”及泥塑神像残迹。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13: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辛苦了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04: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快要学习中国建筑史了。希望各位大虾多多提供这样的好资料。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20: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郑州大河村新石器中期多室型房屋遗址




1167407367626.jpg

1167407367626.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3 04: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  夏、商、周三代的城邑

据文献记载,夏代统治的四百年间,都城曾多次迁徙,如阳城、阳翟、斟、帝丘、原、老丘、西河……等,但是这些遗址现均无从追索。公元1975年在河南登封告成镇王城岗,发现毗连方形小城(每边长度约100米)二座,其大部夯土城墙尚可辨析。在城内夯土残基中,有数处埋葬二至七人之奠基坑,还出土了陶器及少量铜器碎片。经碳14检测,此城建造时间距今4000±65年,相当夏代早期。有学者认为此遗址即夏代始帝禹的都邑——阳城。公元1979年在河南淮阳平粮台,亦发现相当于夏初(测定为4130±100年)之古城。该城平面方形,每边长185米,方位北偏东六度。夯土城墙残高3.5米,基宽13米。城内有房基十余处,部分建于土台之上,部分建于平地。屋墙已普遍使用土坯砖,砖的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及三角形多种,墙外表有的涂抹草泥。城内又发现由轮制之陶水管多节及冶炼后之铜渣。


商代诸王亦多次迁都,已知者有西亳、傲、相、耿、邢、奄、殷等。现经发掘者有河南洛阳偃师县尸乡沟商城,该城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建在洛水北岸稍稍隆起的高地上。其平面大体呈南北长之矩形,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南垣已为洛河冲毁,城内探出有城门七处。门道两侧遗有木柱洞,道下沟底铺鳞状石片,系城之排水沟。城内南端有周以围墙的集中夯土台,估计为宫室所在。再据文献《尚书·序》说“汤始居亳”、《帝王世纪》说“蒙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及地望,此城很可能是一世成汤所居的西亳。晚商时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该遗址东西广6公里,南北长4公里,迄今尚未发现城墙。其宫殿位于洹水河曲之南岸,环以手工业区及民居。王室、贵族的墓葬则集中于洹水之北岸。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商城遗址平面示意图。小城为早商时期,大城为晚商时期/
二里头商城遗址内底部铺垫了石块的排水沟




1167407459296.jpg

1167407459296.jpg



1167407459335.jpg

1167407459335.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3 09: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里头早期商城4号宫殿遗址



南安阳洹水南岸殷商都城遗址

商代诸侯城可以湖北黄陂县盘龙城为例。该城位于盘龙湖畔高地,平面呈菱形,城垣周长1100米,面积65400平方米。宫室位于城内东北高地上,民居、手工业区及墓葬均在城外。该城建造约在商代中期。


西周初期的都城丰、镐均位于今日陕西西安西北,早毁于西周末犬戎入侵之际。而地处河南洛阳的王城雒邑,建于武王立国之初,是为西周之东都,史称“成周”。及东周平王东迁,乃正式奠都于此。后因年久废弃,汉代又建河南县城于其上,原貌遂湮没难寻。但据《逸周书·作雒解》记载: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可见成周的范围不小。经多次考古发掘,在上述汉城外发现规模更大的东周城遗址。城内偏南有施围垣之大夯土台基,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和陶水管,以及多种形式的饕餮纹、云雷纹瓦当,当系周王宫殿与宗庙所在。城北为面积甚大之窑场及骨器、石器作坊。


关于周代都城的确切情况,目前尚难了解。据《周礼·考工记》所载之周王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背市。”表明该城平面系对称布局之正方形,由通过城门可容九车并行的纵横道路,将王城划为相等的九区。宫殿居中,宫前左置祖庙,右建社稷。周王面南临朝而背北为市肆。上述布局反映了“王者居中”、“为数崇九”等王权思想和严谨对称的规划原则,对后世封建王朝帝都建设的影响极大。



1167407513620.jpg

1167407513620.jpg



1167407513668.jpg

1167407513668.jpg


               
                 
        

        
《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反映了“王者居中”和严谨对称的规划原则

建于周初之曲阜(今山东曲阜),为鲁国诸侯都城。平面大体呈矩形,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外垣始筑于西周,有城门十一处,门道宽7~15米,门外两侧建突出墩台。宫室在城中偏东北处,有大型夯土台基多处。手工业作坊位于城内北部及中部,其间散布民居。已发现城内大道十条,以自宫室南通向南墙东门,并延向门外之舞雩台者为主要之干道。


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建于西周夷王元年(公元前887年),平面为不规则之矩形,由大小二城组成。大城面积约17平方公里,已探出对外城门七处及城内道路七条,城内主要分布手工业作坊及民居。小城在大城西南隅,面积约3平方公里,有城门五。城西北隅有大面积夯土台,俗称“桓公台”,当系齐侯宫室所在。二城内均发现设计与铺筑良好的石砌下水道,最长者2800米,宽30米。



1167407550093.jpg

1167407550093.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3 18: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商、周三代建筑概况

夏代建筑的遗迹极少,目前尚无完整的发现。继夏的商代则有较多的遗迹显露出来,已发现的商代城市有王都(河南洛阳及郑州商城、安阳殷墟)及诸侯城(湖北黄陂盘龙城)。


宫室以晚商安阳的殷墟为典型,已沿中轴顺序排列祭祀、朝廷与后宫三群建筑。位于武官村一带的王室墓葬规模宏大,由墓道、墓穴、二层台、腰坑等组成,墓中除有殉人、车马及多种动物外,附近另有大量供祭祀之杀殉坑。有的墓上发现建有祭祀建筑。一般居住建筑大多为地面房屋,半穴居甚少。条状及多室建筑已相当普遍。根据文献记载,商代已有皇家苑囿。


由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的周代城市,除王都丰、镐、雒邑以外,大小诸侯城(如齐国的临淄、鲁国的曲阜、燕国的下都、楚国的郢都、赵国的邯郸等)为数甚多,其规模与平面布局极不一致,但“内城外郭”之制已很明显。在《周礼》中对王城及诸侯城之面积大小、垣阙高低、道途宽窄……已有若干简单记载,由于各遗址屡经改建与破坏,已无从予以证实。这时出现的筑城高潮,与诸侯之间长期残酷的兼并战争有直接关系。此外,为了防御和扩大边界,还沿边界或险阻构筑边城,秦、燕、楚、齐诸侯国边城遗迹仍清晰可见。以后又发展为针对外族匈奴入侵的长城防御系统。统治阶级的淫奢享受,大大推动了宫殿、离宫、苑囿的建设。



留存于山东的齐国边界城墙,修筑于公元前5世纪

由于当时未解决木石材料的多层结构问题,因此上述建筑大多建造在高大的土台上,这就是后来所谓的“高台建筑”。


统治阶级墓葬的地下部分,仍保留着商以来的固有形式。但某些战国的贵族墓上,已建有高大的土丘和祭祀建筑。在建筑材料用于构造和装饰方面,已制作并使用了覆盖屋面的陶瓦、铺砌地表的陶砖,以及少量的金属(铜)构件。这是建筑中的重大进步。



1167407574378.jpg

1167407574378.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2 22: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