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0 17: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环境景观:一个可以做得更好的卖点
环境景观这个卖点,一直备受关注。尤其在今年,环境问题已是中国公民关注的首要问题了。有“家”要有“园”,二者必须合二为一,否则便被判为过时的住宅产品。我认为没有最好的景观设计,只是最贴切的景观设计。就是在那个具体的地块上进行天人合一,建筑与环境相统一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使住宅社区独具特色,焕发个性魁力。
我考察过中国许多优秀楼盘,但许多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不少问题,诸如:
1.环境景观设计与建筑单体缺乏共同语言
2.环境景观雷同化、西洋化
3.环境景观过于艺术园林化
4.环境景观缺乏VI识别系统及母题性标志
5.景观设计公司对环境景观缺乏文化的深度认识
由于景观设计在中国缺乏高等教育的支持,在建筑的实践过程中,建筑规划设计与建筑的景观环境设计是相脱离的,在实践操作中,往往是建筑规划设计完成后,景观设计单位才珊娜介人;有的社区是楼盖好了以后,才去做景观设计。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无法做好统一的景观设计了。建筑吹萧,景观打锣,充其量叫做有设计的绿化而已。国外环境景观设计叫地景设计,是先期介入地块,至少与建筑规划设计同步。
国内的景观设计单位一般来自园林部门、林学院、农学院或艺术院校,他们对园林艺术或公共艺术有一定的造诣,但对建筑缺乏研究,更没干过屋顶花园之类的活儿,让他们进行建筑的环境景观设计,只能边干边学。
国外的景观设计公司已嗅到中国景观设计的巨大市场,美国的贝尔高林、EDSA,还有新加坡、日本等国的景观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他们所受的教育,虽然能较好地理解景观与建筑的关系,但又缺乏对当地的文化习俗、审美认同、居住文脉以及市场成本接受度的了解,往往对接不到审美的文化认同。
我认为:做好社区的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去深入了解两个背景特征:其一,时代经济发展背景特征;其二,地域文化背景特征。我们的房子是盖给现代人住的,我们环境景观是营造给现代人审美享用的。
现代人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区,主要解决两个“再生”问题:
1.体力再生
2.脑力再生(亦是社区智能化主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模仿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那是向后看,忽略了我们的时代特征。传统园林景观概念渊源于农业社会的概念,强调的是观赏休闲性。
如果一味地克隆西洋园林景观设计,则缺乏创新,忽略了地域审美认同,很难产生亲和力与归宿感。
我们的时代主流,仍是以大工业时代为背景的主流,尚没有完全达到信息时代的多元化、个性化阶段。因此,我们的景观设计,应以康体型景观设计为主,关注人的心身再生,人的参与性,即体力、脑力能在一个好环境中迅速得到恢复,第二天更精神抖擞地投入工作。
理解了景观的设计背景,再去掌握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即:
1.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原则
2.景观设计的使用为本原则
3.景观设计的物美价廉原则
最后,去理清环境景观的几个功能层次:
1.使用功能层次(主要针对儿童与老人设计)
2.审美功能层次(主要针对中年人设计)
3.生态功能层次(对环境景观整体把握,对可持续发展的把握,对低耗、节能、高效的把握,对环境景观服务的终极目标——健康与舒适性的把握,如果脱离了这一些,任何豪华与艺术的设计就是多余的奢侈)。
只有提高对景观设计的深层认识,才会酿制出丰富的景观文化内涵,才能在广告中对环境景观的卖点吆喝出精彩,才能使环境景观真正成为住宅社区独有的、不可超越的卖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