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回复: 0

基坑支护施工预防监控措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8: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基坑支护施工预防监控措施  

一、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⒈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⑴放线定位。用经纬仪和钢尺,在轴线定位的基础上,定出深层搅拌桩的位置,放出白灰线。  

⑵挖掘沟槽。根据围护的实际宽度,利用挖掘机挖出与围护宽度相当的沟槽。  

⑶利用经纬仪和钢尺放出围护内外边线,并用铁丝固定。  

⒉施工工艺  

⑴定位。钻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整平。利用经纬仪检查钻机垂直度。  

⑵预拌下沉。根据电机的电表控制下沉速度,通常为0.38~0.75m/min。如下沉速度太慢,可输入少量清水以利钻进。  

⑶压浆前,先制备水泥浆,并放入集料斗中。  

⑷钻头下到桩底标高时,即行喷浆搅拌提升,边喷边搅拌;提升速度为0.3~0.5m/min。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重复上下搅拌,两根桩之间的搭接在20cm 左右。  

⑸每次成桩后,必须及时用灰浆泵注清水,对注浆管和喷浆头进行清洗。  

⑹移位。根据钻机上的的刻度,每次移位50cm。  

⒊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⑴注浆连续,并应使转速、钻速,提升速度及供水保持均匀。  

⑵对有抱钻和冒浆的地块土层,在钻进时可注入一定的清水,以提高转速和降低钻速。  

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及水灰比进行施工,不得任意约定俗成小或增大。  

⑷为准确控制钻进速度,应先在机上作深度标志,以利施工中的观测记录。由施工员进行复查无误后,方可喷浆搅拌和重复喷浆。当出现钻机跳动、摇晃等非正常现象时,应停机检查。钻进浓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⑸搅拌过程中不得中途无故停机。如发现停电堵塞等现象,应及时提出检查,排除障碍后,再进入停浆面以下1m喷浆搅拌,以保证桩的连续。  

⑹必须有专人实测送浆量,每根桩实测一次,如发现喷浆量不足,应复喷复搅。  

⑺如遇地下障碍等影响施工的因素,应及时与设计及建设方联系,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⑻记录员必须按照记录表中的内容认真填写,每根桩记录一次,严禁弄虚作假现象。  

⑼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员应在现场随时检查,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和有关方面协商解决。先进行2~3m试打桩,待试车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⑽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搭接不得小于20cm。  

⒋施工工艺流程  

开挖沟槽→放桩位→复验桩位→钻机就位→预搅下沉→制备浆液→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  

⒌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⑴项目经理直接抓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工作,坚决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思想重视,管理到位。  

⑵施工人员必须执行深层搅拌桩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不得玩忽职守。  

⑶施工人员进行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2m以上)必须系好安全带。  

⑷施工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各守其职。  

⑸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装置,确保安全施工。  

⑹各种电器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  

⒍其他措施  

⑴施工结束后,必须整理好各种资料,写好施工总结,提交竣工图纸。  

⑵基坑开挖,检查桩身质量,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⒎基坑开挖后监测及补救措施  

⑴基坑开挖前在盖梁上做好监测标志。  

⑵基坑开挖后每天早晚两次监测桩顶位移。  

⑶每天把盖梁后侧出现的裂缝用混凝土补好,特别在雨天更应做到滴水不漏。  

⑷如桩体出现漏水现象必须及时采取堵漏措施,以防产生桩体前后的动水压力。  

⑸检查基坑面桩体有无水平裂缝,如有发现应及时采取卸载措施。  

⑹基坑开挖一周后,如桩顶位移小于15cm且已基本稳定,可不再监测,但裂缝补漏必须天天进行。  

二、井点降水施工  

⒈基坑开挖前都必须经过井点降水,将基坑内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m左右,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如果施工中遇到淤泥粉质粘土层中,该层土压缩性大,含水率大,渗透系数大,基坑局部采用深层搅拌桩围护,拟在基坑放坡范围以外用轻型井点进行井点降水。基坑开挖后,再在基坑底四周设一套井点,插3m井点管,降水两周。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4 09: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