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2 14: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态•建筑
在当代建筑中,由于生物气候学和可持续性发展标准的引入而带来的变化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谈论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一问题,意味着未来的建筑学不仅仅要考虑建筑物实体的耐久性,同时也要考虑我们的星球本身及其能源的耐久性。在这种情形下,可持续性发展将是基于对一种能更有效地利用材料和能源,而不是挥霍或忽视资源问题的生产模式的引入。在今天,谈论一座建筑物的生态学,简而言之,就是着眼于它的综合环境和气候因素,并将其转化为高品质空间、高舒适度和完美形式的能力。
在这样的建筑策略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趋势,例如建筑在形式、朝向和开口等方面的优化;热惰性的力量和对被动太阳能的开发、对有效太阳能的应用(其向热能和电能的转化),以及有利于建筑物运作的智能系统。最后,更要着重强调的是对在自然循环中可再生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等的运用。
在景观建筑和建筑物与其环境的关系方面,有些方案的重要之处在于一种人造物与自然之间的新结合。它们被称为是一种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建立起一种恒久的对话关系的建筑,将环境因素变为有自身权利的主体。这是一种与树木、气候、地形并存的整合建筑,而不是模仿现有的自然形态或者与自然完全割裂的建筑。
今天,在环境恶化和能源日益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种对自然既非掠夺又不是过度保护的态度:一种对有限资源加以理性运用的态度。简单地说,我们必须学会去适应一种能够想像和设计出未来所需的新体系。
几年前,对于生态建筑的倡导在一定程度上因单一的建筑形象而遭到人们的质疑。在外部,这种建筑通常将自身局限于对节能和生态设备的表现上,而不是将它们结合为建筑自身的构成元素。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产生了丑陋且更昂贵的建筑物。
然而今天,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己经遍布各处。德国也许是这种生态建筑观念扎根最深的国家,在这里,新改建的德国国会大厦就被赋予了一个太阳能穹顶和一套自然通风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相信,生态意识的普遍树立,如同在德国一样,将会从一种单纯的意识形态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经济要素:耗费最少资源或实现资源自给的100%的生态建筑,有一天将会成为标准的住宅建设规划中必要的一环,并引起市场对它的高度重视。
虽然现在还无法看清未来变化的方向,但在社会教育的意识方面不存在突发的、大规模的变化,而更多的只是个体的主动性逐渐注入到人们的意识当中,这已是公认的事实。
在这种条件下,作为一种正在向社会各个层面广泛传播的趋势,这种变更正在许多领域内发生。而且,虽然许多工程仍然将生态问题仅仅限制于能源这一领域,并且只有少数人接受了生态建筑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基于城市规划,确定建筑的选址、造型、材料等),他们仍然没有认清,正确的方向也许是改变我们的现状并使我们的思想再生。
考虑到仅仅通过将可得到的能源加以优化利用(适度支出,避免不必要的照明,保温层不足等),我们已经可以将生产能力翻番,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对于不远的将来最容易得到的能源就是节约和高效,这样来说,生态的就是经济的。相同的原理也适用于材料的循环利用。
关于注重生态的建筑学方面的文献眼下仍然很少,而且读者对象通常仅限于一些专家。因此,《生态建筑》这本书试图通过介绍在生态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建筑方案,展示多种关注环境的理念。
因此这本书是对于建筑中进行生态处理的各种方法的综合表达。所展示的作品构成一种路线,在城市规划和景观建筑、环境建筑、住宅、办公建筑、基础设施、城市公共空间等各方面为生态建筑提供全面的剖析。
本书分为两部分——“从生态到建筑”和“从技术到自然”——追求同一目标但却是明显对立的两种趋势:一方面是关于材料再生的生态学理论的发展:环境已退化区域的复原以及将自然过程结合在方案中,通过特定的建筑意图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将技术进步的成果应用于提高建筑热效率,运用太阳能的可能性,以及外观的生物气候设计。
本书的二元性使其可以不仅收入高技派作品[出自于像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伦佐•皮阿诺(Renzo Piano),约尔达和佩劳丁(Jourda & Perraudin)等之手],以及景观专业出身的建筑师[像罗奇(Roche)等]的作品,当然还有再生或替代材料应用方面的专家[约翰逊(Johnson),安特伦纳尔(Unterrainer),阿坦戈(Atengo),梅尼斯和帕斯特拉纳(Menis & Pastrana)等]的作品。本书既包含纸上的设计方案,也有建成的作品。
通过这种方式,本书既收录了专业人员提供的高技派解决方案和日益复杂的智能系统,也有虽然以低技术含量低成本进行设计,却也同样奏效的生态建筑实例。
不同的策略产生了无法“忽视”地段环境(如同景观建筑设计中那样)的方式,和以建筑为“另一个”环境,为一个特定地段地形而建造的方式。
关于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正是依靠着相应的技术才可以达到相应的生态目的,而这种目的就是“灵活flexbile ,持久sustainable,节能energy saving”,只有这样才算一种与环境亲善的态度……
不能通过自身调节来适应一个地区的气候和周边环境的建筑不算是灵活的建筑;不通过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来分析设计的建筑不算是持久的建筑;不能够有效的利用现有不可再生能源,同时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负荷的建筑不算是节能的建筑……
能源和环境的观念渗透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当中,在具体的操作中也有经济因素的考虑……但是这种经济的考虑并非只是建造,更多的还包括运行和维护,不仅仅是建筑自身,更多的是对周边乃至区域的影响……
对人类生活的地球的负责……
其实这也是构成人们生存环境的很重要的因素……我就很欣赏中国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中的一些设计方法,从新疆地区到黄河流域,从东北的林海雪原到江南的小桥流水,很生态的……
其实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浸透了生态的观念……
生态建筑注重少耗高效的设计……其实这也是科学性的所在。
而只有量化的东西才可以进行对比以求出maximum ,minimum 才可以得到optimized result 。所以计算机的环境模拟分析是生态设计策略中的重要一环……相关的专业软件很多,针对性不同。能量分析的有DOE系列,ENERGY-10,简单的如Equest……美国比较流行的。vantilation的分析可用FLUNT……光环境分析的更杂,其实根据光度学计算原理自己编程也可以……而这些辅助的手段都是在模拟生态建筑中的物理环境……
声、光、热是最基本的,再加上太阳辐射,空气和水……当然是以环境中人的感受为依据……同时也是生态技术层面需要处理和应用的关键。
技术热点之一:ecological envelope(生态围护结构)涉及到热工学,应用光学,声学工程,材料科学……
技术热点之二: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intergrated with building(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应用)包括热利用,光利用,光伏技术,也许光化学转换技术成熟些之后还有光化学利用的光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不过BIPV(building intergrated photovoltaic )技术在国外可能很普遍,遗憾的是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不具有太多的竞争力,以20年的硬件使用年限计算的每峰值功率的价钱是常规火力发电的10倍——15倍(单晶硅电池的报价)用效率稍低但便宜的多PN节非晶硅电池也是4——5倍的价格……hehe,不要小看这些小片,目前很奢侈的技术……不过对于绿色植物光和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原理人工模拟技术如果取得突破,那么最便宜的发电模式将是生物技术的成果……最生态。
技术热点之三:passive environmental design 被动式环境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