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1 21: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庐
汾阳路衡山路一样,东平路具有着这个街区的典型特质,每每浓密的法国梧桐的树冠都能从路的两边延伸乃至相互握手,时而,阳光会在道路上印下一个个斑驳的光点。从东平路的一头到另一头,一个人可以一直用最闲适的心情和步调惬意地走下去,如若探幽,不想,翻出来的都是一个个历史人物风云际会的往事。东平路9号,便是首当其冲。
宋美龄站在二楼阳台举目远眺时一定看见过很多风景,除了自家的精致宅院,必定会看到和它比邻的那些花园:最西面的那幢,最东面的席德懿宅,甚至再远处的白公馆……
由于现在“爱庐”被用作教学用楼变成学生上课的地方,平素路人只能在外参观,而在今年6月10日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时,机会来了,“爱庐”这扇历史悠久的大门终于向充满好奇眼光的普罗大众敞开:虽然里面陈设早已变样,但或多或少可以弥补一些遗憾。“人们在花园中寻觅那块‘爱庐’假山石,正是蒋介石亲笔题写。找到后大家都纷纷合影留念,也算不虚此行了。”老上海季老先生仍然意犹未尽地回忆开放当日的情景,“校方特意在每间房间的门上贴着‘原客厅’、‘原会议室’等字样,让参观者对房子布局一清二楚。”
彻底的公众开放日很短也很少,但并不妨碍慕名而来的市民赶来远远地瞧一瞧爱庐的样子,毕竟小楼依旧诗意盎然地承载着历史的印痕。那些印刻着痕迹踪影的老建筑,哪怕是一个无形的旧址或一个名字,只要用心去感受,即便是在风中,也能聆听到他们曾经的那阵脚步声。有人开始期许小楼的第二次开放日。
东平路9号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北面入口处悬着“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的铭牌。走在路上,主楼的琴声寸寸飘荡出来,忽远忽近间似乎述说着老房子所经历的风雨。院内,有好几幢法国风格的漂亮洋楼,其中最著名的一幢,是当年宋子文买下来送给妹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直至今日,你依然能隔着校园的大铁门,在布满爬山虎的老房外廓上遥想当年风韵。“房子能看得出它的旧,能感受到它的静,它的故事却很难想象得出了——它什么都不提,就为了你知道后的大吃一惊。”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小洋楼的“前身”。
的确,这小洋楼大有来头。1927年蒋宋联姻后,虽然长住南京,但经常来沪时无适当的住宅。
恰逢贾尔业爱路(今东平路)9号花园洋房的业主欲出售此房,宋子文便买下来,作为送给妹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据说蒋宋二人都特别喜欢这幢房子,蒋介石还为之题名“爱庐”。这一被称为“爱庐”的别墅,与他在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而立。
“爱庐”是一幢法式别墅,假三层别墅屋顶铺盖着红色鱼鳞瓦片,清水卵石的墙面,堪称当时欧洲流行的外墙装饰式样,屋顶的烟囱和老虎窗,都恰到好处地错落有致。楼前有一片大花园,南面有一泓池水,沿池有鹅卵石铺成小泾,小树丛中堆起太湖石假山,蒋介石题写的“爱庐”两个字镌刻在玲珑的太湖石上。
20余年间,蒋介石入住“爱庐”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来时则接见一些沪上人士或南京政府要员,故有“蒋介石行宫”之称。宋美龄住此的时间则稍多,往往将母亲倪桂珍接来同住,共叙天伦。虽是西式房子,墙上的画却还是名贵的中国字画。
1182650264104.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