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3 16: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坛古建筑的艺术特色
天坛建筑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声、力、美学原理的巧妙运用和精心设计上:首先,是”亿兆景从“的天心石。站在圜丘坛上层中央的圆心石上发声说话,竟会从四面八方传来悦耳的回音,仿佛是要唤起人们意识上的一种神秘感觉,使人的整个心灵都沉浸在声响幻境中。
这是因为圜丘坛圆心石的位置,正是圜丘坛的中心。石坛的周围砌有三重石栏,石坛以外设了两道逆墙。从圆心石上发出的声音传到四周的石栏和逆墙受阻以后,就同时从四周向圆心石折射回来。由于圜丘坛半径再折回的时间,总共只有0.07秒,说话的人几乎无法辨出原音与回音,而且因为回声是从四面传来,声波震动较大,所以听起来既十分洪亮悦耳,又连续不断。
这种声音折射,本是圆形建筑所形成的自然现象,但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看作是上天垂象,应在他”奉天承运“上面,还特别这它取个“天心石”和“亿兆景从石”的名字。意思是皇帝发出的命令,天下庶民都要绝对响应,否则就违背天心。这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编造出来的欺人之谈,但也看出中国古代的劳动者的独具匠心了。
其次,是奇趣盎然的回音壁。皇穹宇院落的四周为一道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的圆形围墙。墙身为一色淡灰城砖,磨砖对缝,光滑严密。墙顶为蓝色琉璃瓦盖项的券门三座,庄重典雅,工艺考究。若两人分别站在东西内墙根,一人靠墙向北小声说话。声音就会沿着墙壁传到另一端,好像打电话一样,对方听得一清二楚。由此又名“传声墙”。这里的奥妙是由于声波在圆形坚硬光滑墙面的内壁凹面体型内,产生沿墙传递的现象,声波只能沿着围墙碰撞向前连续反射而传播。所以,附在墙壁上说话,即使是轻声细语,对方也听得清楚,人们称之为回音壁。它已名列中国四大回声建筑之首。
再次,是“天闻若雷”的三音石。三音石就是皇穹宇殿前御路的第三块路面石。人站在第一块石板上拍手,可以听到一个回声,第二块石板上有二个回声,而站在三音石上拍手则可听到三个以上的回声,十分奇妙。这是因为声音的速度每秒340米,人耳仅能分辨间隔不小于十五分一秒的声音,因此声音的反射体(如墙面)距人不得近于11.3米,否则听不到回音。回音壁半径32米符合上述条件,且三音石恰是圆形墙面回音壁的圆心。这里发出的声音(拍手)向四方传播,同时以垂直墙面的方向传到回音壁,经墙面反射又沿半径方向聚回圆心(三音石)。于是听到第一个回音,声波继续向前传播到回音壁,又再次被反射回圆心......这样,人们就又听到三个或更多的回音。
三音石的妙趣全在于它周围的建筑,而不是像封建统治阶级所谓的“人间偶语,天闻若雷”的强加附会。老百姓的一言一行都难逃天帝的明察,这无非是要人们向神仙、皇帝俯首贴耳、唯命是从而已。今天的“三音石”却给古老的天坛公园增添屯许多情趣,给游人带来了欢乐。
最后,是建筑形成的“天圆”与“地方”。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祭天地的天地坛的外围墙、内围墙,都是北面是圆形,东西两面往南伸展,到南面呈方形。天坛为明初的天地坛旧址,那时天地合祀,北圆南方正符合此说。嘉靖九年(1530年)后,天地分祀,北郊另建方泽祭地,方泽即为地坛,有“地方”之说,所以地坛呈方形。另建圜丘祭天,为圆形建筑,也符合“天圆之说”。甚至连贮藏神牌、神位的皇穹宇、祈年殿也建成圆形,这更表现出是如何追求“天圆”的说法了。
圆形建筑在结构的计算、用料、施工等方面要比方形结构复杂的多。我国古代的建筑工匠们,不断突破这种困难,积累多年经验,在结构上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工艺规程。包括石材、砖瓦、木料的单独结构或联合结构。祈年殿是三重檐的亭式圆殿,构架上无一砖一石,完全是木结构,里面也无长柁巨檩,只用内外各12根大柱,加4根龙井柱环转支架起来。上面则全凭枋 桷榱互相环接制约着,形成高大的圆殿顶。为了避免殿项内部空间的宽阔,又安装了龙凤藻井,调剂空间。这种复杂繁琐而又科学的结构,从设计到施工,如没有极其细致的工艺规程,如设计、制作、安装等,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标志着16世纪中期,中国的建筑科学水平。
圜丘,坊石用“九”这个阳数,来表现天象。同时,它又建筑得特别高大,登上圜丘,举目四望,只能望见远处蔚蓝色的天空,四周有白石棂星门矗立着,脚下是一片青白色石面,仿佛置身于太虚之中,更增加了“天”的感受。
古代人的心目中,天是看得见,摸不着,抓不住的。抬头望天,只有青蓝色。为此,工匠们在天坛建筑的颜色上精心设计和装饰。明制,圜丘坛面是用蓝色琉璃砖砌成;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为艾叶青石。祈年殿曾经是蓝、黄、绿三色琉璃瓦铺陈,至乾隆十七年(1752年)也一律改换成蓝色琉璃瓦。其他建筑如皇穹宇、皇乾殿以及一些内部墙的瓦顶,也都换成蓝色。这样,使人们走进天坛,所接触的颜色几乎完全是青蓝色的太空,天物相连更使“天”的感觉加重起来。这时,人们不禁由衷地赞叹、钦佩中国古代建筑工匠们的“才华智慧和精心设计”,更加体会“天坛”的内涵之深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天坛已残破不堪,一片荒凉。建国后,这里进行了大力修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天坛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65469843379.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