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iispmz_001

一起来复习吧--【中建史】--(含大量图片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8 06: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简化粗糙的寺庙建筑

  蒙古贵族统治者建立了一个疆域广大的军事帝国。这来自落后的游牧民族的统治,使两宋以来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和文化遭到极大摧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明显的阻碍作用,建筑发展也处于凋敝状态,直到元世祖忽必烈采取鼓励农桑政策,社会生产力才逐渐恢复。忽必烈时,在金中都北侧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都城,并由于统治者崇信宗教,使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尤其是藏传佛教得到元朝提倡后,不仅在西藏发展,内地也出现了喇嘛教寺院。如北京妙应寺白塔,就是都城内一座喇嘛塔,系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的。木架建筑方面,仍是继承宋、金传统,但在规模与质量上都逊于两宋,尤在北方地区,一般寺庙建筑加工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弯曲木料作梁架构件,许多构件被简化了。这都反映了社会经济凋零和木材短缺而不得不采用种种节约措施。

  山西永济县永乐宫是当时一座重要道观,现存中轴线上一组建筑全为元代遗物,正殿三清殿大木做法规整,较多的保存了宋代建筑传统。永乐宫三座殿内都有壁画,艺术水平很高,是我国元代壁画的典范。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8 10: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建筑的演进

  自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至1840年鸦片战争近200年的时间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建筑上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的不朽之作。建筑类型得到进一步分化,并留下了大量可供参考的建筑实体。

  自1840年至解放前的近代建筑时期,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国人大量接受西方文化,部分建筑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形象,园林里也常有西洋门面、西洋栏杆、西番花样等,成为我国建筑演进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8 20: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袭与进步—明清建材、装修、园林设计、
建筑群体渐趋成熟。

  明朝(1368—1644年)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族地地主阶级政权。明初采用各种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十分繁荣。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筑也有了进步,主要表现为:

  第一: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砖墙的普及又为硬山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色彩更丰富应用面更加广泛。

  第三: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减化。因此,明代官式建筑形成一种与前不同的特色,形象较为严谨稳重,但不及唐宋的舒展开朗。

  第四: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

  第五:官僚地主私园发达。尤其江南一带为盛。

  第六: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明代的家具也闻名世界。另外,风水术在明代已达极盛期,这一中国建筑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现象,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从1840年前的清朝来看,建筑上大体是因袭明代传统,但在下列几方面有所发展:

  第七:供统治者享乐的园林达到了极盛期。

  第八:藏传佛教建筑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我国佛寺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是清代建筑中难得的上品。

  第九: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第十: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在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置已达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园囿建筑,在结合地形、空间处理、造型变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第十一: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如水湿压弯法加工木料技术,玻璃的引进使用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8 21: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容与吸收—清末民国时期外来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筑转入近代时期,开始了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但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在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走过的道路是扭曲的。

  中华帝国闭锁的国门是被资本主义列强用炮舰和鸦片冲开的。中国的开放是被动的开放。外来的、诱发中国启动现代化的冲击要素是以侵略的方式撞击的。租界的设立、通商口岸的开辟、港湾租借地、铁路附属地的圈占,都是通过不平等条条约来实施的。这些城市或地区,作为中国控化的前沿和聚点,引发其城市转型、建筑转型的外来因素,很大程度上都和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活动息息相关。在近代化过程中搅拌着殖民化。因此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自然深深受制于这种二元结构的影响,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型。主要体现现在没有取得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近代新建筑的发展时期。由殖民输入的建筑及散布城乡的教会建筑发展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主要类型大体齐备,相关建筑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大量早期留洋学习建筑的中国学生回国,带来了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创办了最早的中国人的建筑事务所及建筑教育。表现在建筑创作上,欧洲新建筑运动及当时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体现在许多城市的建筑中。刚刚登上设计舞台的中国建筑师,一方面探索着西方建筑与中国固有形式的结合,试图在中西建筑文化有效碰撞中寻找合宜的融合点,另方面又面临着走向现代主义的时代挑战,要求中国建筑师紧跟先进的建筑潮流。

  总之,处于现代转型初始期的中国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既有新城区、新建筑紧锣密鼓的快速转型,又有旧乡土建筑依然故我的推迟转型;既交织着中西建筑的文化碰撞,也经历了近、现代建筑的历史搭接。它所关联的时空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大部分近代建筑还遗留至今,成为今天城市建筑的重要构成。并对当代中国的城市生活和建筑活动有很大影响。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9 05: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结:
中国建筑千年演绎
  中国建筑起源
    穴居-寻找遮雨避寒的住所
    巢居-架构远离暑潮的乐园
  真正建筑诞生
    华夏建筑文化之源-河母渡的干阑木构
    氏族公社生活复原-半坡村的桃源故事
  古建筑的发展
    青铜发明-商代建筑技术显著提高
    合院鼻祖-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高台美榭-春秋宫室极奢尽华
    斧锯锥凿-战国铁器风流渐现
    秦陵汉墓-砖石遗址至今犹存
    塔窟苑囿-魏晋南北朝建筑崇尚佛教
  古代建筑体系
    隋:统一后的城市建设
    唐:庄重宏伟的泱泱大国
    宋:纤巧秀丽的商业都市
    辽、金、西夏:汉风犹存的异域特色
    元:简化粗糙的寺庙建筑
  古建筑的演进
    因袭与进步-明清建材、装修、设计渐趋成熟
    包容与吸收-清末及民国时西洋文化的影响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9 2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千年演绎”

不知对大家是否有用?
---此贴人气不是很旺

明天开始上传第二部分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30 09: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还是没人跟贴
今天还是决定发第二部分

城市建筑发展概况

一.皇家都城建设

  我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当西方城市科学尚处于粗放阶段,我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业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富有华夏文化特色的城市规划体系。其中包括城市规划理论、建设体制、规划制度及规划方法。随着社会的演进,这套体系传统不断得到革新与发展。因此,历代名城辈出,如商都“殷”、西周“洛邑”、汉“长安”、隋唐“长安”与“洛阳”、宋“东京”与“临安”、元“大都”与明“北京”等,都是当时居于世界前列的大城市。其规划之先进,城市之宏伟,影响之绚丽多姿,一直为世人所称颂。从不同时代的一些外国人士的记述中使可窥知一二。例如唐时日本僧人圆仁对当时扬州城市之赞许,元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认为杭州(南宋临安)城市之庄严秀丽,堪为世界之冠。

  在原始社会漫长岁月中,人类达着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经济生活,当时以家居、巢居为主要形式,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居民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群居的居民点。具有了城市的某些要素。

  概括地说:我国古代城市经历了过渡阶段,即约公元前第三千世纪中叶,出现了城堡式聚落,可视为“城”之原始多型。第二个过程为奴隶社会初,即约公元前21世纪左右,诞生了正式的“城”。第三个过程为封建社会初,即约公至前5世纪左右,形成了“城市”。由城堡式聚落至正式的“城”,再进化为真正的“城市”历时千年之久。此后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传统的继续新与发展。

  在古代,城市既是奴隶主、封建主对人民进行统治的据点,也是当时经济、文化、军事、科学技术等多方面成就的集中体现,又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艰辛劳动的结果。我国历史上曾拥有卓越的城市建设成就与经验。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30 19: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漫咸阳??离宫别馆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这些措施对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与六国技术成就,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著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址犹存。

秦始皇时咸阳城进行不断扩建,据记载,他每灭亡一个国家,就在咸阳附近按各国宫殿图样建造一处宫殿(即六国宫)。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叛乱,又将各国富户集中在咸阳。原有城市容纳不下,就在渭水南岸新建阿房宫。阿房宫规模宏大,穷奢极侈。

  秦都咸阳的布局是有独创性的,它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广阔的地区建造了许多离宫,“牍鸸荩稚娇绻龋老嗍簦疽络靶猓帘恢熳希瞬灰疲植桓男钅晖椋滩荒鼙椤保ā度ň墒隆罚7从沉饲厥蓟是钌菁淖纯觥?

  秦人借驰道,复道等将咸阳周围二百里内大批宫馆联成一个有机整体,摹拟天体星象,环卫在咸阳城外围,更加显示“天极”咸阳宫的广阔基础,也突出了它的尊严。秦人又推行不建外廊的革新措施,采取宫自为城,依山川险阻为环卫,使咸阳更增添了辽阔无垠的雄伟气概。





               
                 
        

        
西汉长安??七星伴月

  汉长安是在秦咸阳原有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后汉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的主要宫殿。惠帝以后,由兴乐宫改成的长乐宫供太后居住。长安的城墙则到汉惠帝五年才修建起来。汉武帝时,在长安大兴国和,建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及园囿、明堂、坛庙等建筑,使长安的建设达到极盛时期。

  由于长安城是利用原有基础逐步扩建的,而且北面靠近渭水,所以城市布局并不规则,未央宫偏于西南侧,正门向北,形成一条轴线。大臣的甲第区在北厥外;大街东西还分布着9个市场;未央宫东厥外是武库和长乐宫。北侧靠近渭水地势较底处,布置着北宫、桂宫、明光宫以及市场和居民的闾里。

  长安城每面都有三座门,其中东面靠北的宣平门是通往东都洛阳的必经之路,所以这一带居民稠密。向北经横桥去渭北的横门,正对未央宫正门,又是去渭北各地的咽喉,所以街市特别热闹。

  汉长安的另一特点是在东南与北面郊区设置了7座城市??陵邑,所谓“七星伴月”,这些陵邑都是从各地强制迁移富豪之家来此居住,用以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长安城的街道有“八街”“九陌”的记载,现经考古探明,同向城门的8条主干道既是“八街”,这些街都分成了股道,用排水沟分开,中间为皇帝专用的御道??驰道,其它人即使是太子也不能使用。街两旁植树,街道排水沟通至城门,以涵洞排泄雨水。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31 05: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魏洛阳??城郭严谨

  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由于地理位置适中,在经济上、军事上都有重要地位,因此多朝均建都于此。洛阳成为全国或北方的政治中心达300年之久。
 北魏洛阳是在西晋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的。建设工程参照西晋洛阳都城宫室遗迹,营造1年余,规模初具。7年后,才于京城四面筑居民里坊及外郭。

  城市的总体布局,宫城位于京城偏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官署、太庙和永宁寺9层木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名堂和太学。市场集中在城东的洛阳小市和城西的洛阳大市两处,外国商人则集中在南郭门外四通市。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洛阳居民有10万9000余户,加上皇室、军队、佛寺等,人口当在六七十万以上。城郭之间采用里坊制,里坊的规模是1里300步见方,每里开4座门,每门有里正二人,吏4人,门士8人,管理里中住户,可见当时对居民控制是很严的。

  北魏洛阳城内树木也是很多的,登高而望,可以看到“宫厥壮丽,列树成行”。古水所经,两岸亦多植柳树。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31 17: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朝建康??秦淮纡余

  南朝都城建康亦为历史名城,最早的城址为春秋末年越国灭吴后建的越城。历东晋、宋、齐、梁、陈,300余年间,共有六朝建都于此。建康位于秦淮河入江口地带,西临长江,北枕后湖(玄武湖),东依钟山,形势险要,风物秀丽,向有“龙蹯虎踞”之称。地形属丘陵区,多起伏,有鸡笼山、龙广山、小仓山、五台山、清凉山等布列于城北城西一带。有秦淮河贯于城南,清溪流于东,玄武湖位于北。城市布局,由东晋到陈,基本上因袭沿用。城周围20里,有12座城门;宫城位于都城北侧,周围8里;官署多沿宫城前中间御街向南延伸;居民多集中于都城以南秦淮河两岸的广阔地区,大臣贵族多居于青溪、潮沟两岸。在宫城南面两侧又各建小城两座,东面是常供宰相居住的东府城,西面是可扬州刺史所在的西州城。濒临长江的石头城则是保卫建康的重要军垒,每遇战事,必先争夺此城。

  整个建康城按地形布置的结果形成了不规则的布局,而中间的御街砥直向南,可直望城南牛首山,作为天然的厥,其它道路都是“纡余委曲,若不可测”,可见地形对城市布局起着明显的作用。相比其它新建都城,建康城具有更为丰富的城市轮廓线,更贴近自然山水的人居环境,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城市特色。

  此外,南朝佛教极盛,尤其是梁代。城内有几百座佛寺,唐朝诗人杜牧在诗中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建康还是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内有不少外国使者、商人及僧侣,为城市平添了几分活力。

建康的石头城



1129122686385.jpg

1129122686385.jpg



1129122686510.jpg

1129122686510.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1 19: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