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2 14: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历史的长河中,闽南文化通过闽南人成批外迁而辐射到他乡异域,尤其是广泛传播于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对这些地区的文化发生了不小的影响。闽南文化的向外传播中,村落家族文化是其中最基本的又是最突出的组成部分。
闽南村落家族文化所以会在闽南移民社会中复生和绵延,是由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首先是移民主体与土地垦殖的特点。早期移民绝大多数是农民,他们因为无地或少地,选择了移民的道路。他们移民的直接目标,乃是寻觅土地这一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因此,移民到新的居住地即与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农民和土地是村落家族文化的基本载体,浇铸着村落家族的权威基础。其次是获取生存资源的需要。移民社会农耕性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一定地域中生活的移民只能依靠群体来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源。村落家族能够担当这一职能,决定了其存在对移民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必要的。再次是调控移民群体秩序的需要。移民所处的社会,物质生产的低水平使社会体制没有足够的能量全面控制作为基层的移民群体,这使移民村落家族中自然衍化出来的血缘群体秩序得以成长,并使它以自已的逻辑执行社会体制的部分意志。再次是传统家族人格的作用。移民在闽南族居地即已受到族化,已从心理上、文化上、精神上已认同了家族文化,这使他们到了新的基地后,传统家族人格意识不仅难以被剥离,而且一旦获得合适的土壤就很易于重新生长起来。最后是故土情结的作用。移民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大多是为生计所迫。他们在充满艰难辛酸的历程中,企盼平安吉祥,渴望兴旺发达,也祈祷祖地祖先神灵驾临新居地,保佑他们纳福迎祥。于是,保持故土的生活方式,再现故乡的人际秩序,就不仅仅是物质的要求,而同时也是一种精神需要了。因此,早期闽南移民移居海外,故土的传统文化依然相伴相随,而这传统文化首先就是村落家族文化。
闽南移民在重拓家园的过程中,以闽南家族文化为蓝本发酵出的一整套村落家族文化中,虽然注入一些新的色彩,但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其文化源头的外观形态和内在逻辑:一是血缘性的群体性质。闽南村落家族的这一基质在移民社会中不仅得到非常鲜明的体现,而且与祖地家族直接联系起来。移民往往以血缘为纽带形成新的家族共同体,凡同一家族繁衍的后代均带有相同的宗姓。宗姓是从闽南带去的。为使家族成员更清楚家族的源流,更便于家族的认同和相互之间的认同,移民家族的宗姓很多还冠以祖籍宗性的特殊标识。二是地缘性的族居方式。聚族而居在闽南移民的社区格局中同样得到突出的表现,而且也与祖地家族联系起来。闽南移民家族基本上仍居住于共同地域之上,这是他们繁殖的基地,生存发展的胎盘。移民的新族居地村落,有的还采用闽南原族居村落的名称。这种做法正如宗姓冠以祖籍标识一样,目的也是更易于对家族的体认,同时也更明确地表示自已是闽南某村落家族的分支,与祖地家族一脉相承。三是家族内部严格的辈份等级制度。移民家族继承了闽南村落家族的这一组织结构原则,复杂的亲属体制与血缘等级制度基本上如出一辙。移民家族不仅使用辈份划定内部的等级关系,而且辈序也直接从闽南承袭过去。因为祖地原家族实际上早已排定的长远辈字,有的甚至可以管用千年以上,而移民移居前本身在某一家族辈序中已有了明确的辈份序号。辈序符号是血缘地位的标志,辈份的高低通常即意味着威望的高低和权势的大小。每个人一出生即被决定了他在某一辈序中的位置,从而也就被决定了他在这个等级系统中的地位和应采取的态度。这些原则在新族居地与原族居地的家族中都是一致的。四是多样性的族化功能。如同闽南的村落家族一样,移民家族为使族员最大限度地达到家族认同,保障家族系统的存在和延续,采取各种形式强化家族意识。这些活动基本上也承袭了祖籍地家族的传统。如兴建宗祠。外迁的闽南人在台湾和东南亚兴建的族姓祠堂多不胜举。这些祠堂往往沿用祖籍祠堂的名称,有的甚至连建筑形式也模仿祖籍祠堂。如祭祀先祖。包括祠堂祭祖,祭祀先祖坟墓,以及平时的各种祭祀,从祭期、祭品祭器以至祭仪,基本上沿用祖地家族的做法。如婚丧喜庆。移民家族中的婚丧喜庆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与祖地家族基本上如出一辙。如编修族谱。移民家族不仅也编修族谱,而且从编修原则到体例也与祖地家族相一致。又如神祗信仰。村落家族的格局使移民不可能放弃自已祖先的神祗信仰,他们往往在新的族居地按祖地神庙格式建神庙,供奉一些保护神,包括从原族居地带去的“挡境神”等。五是礼俗性的调节手段。移民家族亦以礼俗为调节手段,它没有正式的明文规定的法律约束族员的行为,而是依靠约定俗成的戒律来调节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这些礼俗大多也是祖地家族的遗产。原有家族在长期的活动中发展出的整套礼俗规范,移民在祖地时自幼便加以学习,并认同为社会生活赖以维持和延续的原则。这些礼俗也渗入进移民家族生活,构成其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例如,移民家族借助祖地家族的族规族训,维持家族的秩序,而族规族训正是礼俗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见,闽南移民文化中,村落家族文化乃是最直接的反映,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移民文化中的大量成分,或者说基本的价值取向,与村落家族文化水乳交融。村落家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笼罩着移民社会,向移民社会的方方面面辐射它的核心精神。可以说,闽南移民的村落家族文化已放大成了社会文化,融入当地社会之中,成为当地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也为当地文化注入了新的色彩。更为重要的是,移民家族活动所酿造出的家族文化的核心,乃是中国社会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宗族观念,是“木本水源”、“敬宗睦族”的思想感情。对于移居的闽南人而言,这些观念与感情被赋予一层新的特别的意义,即成为强烈的故土情思的寄托,是故土文化的象征。移民以浓厚强烈的情感倾注其中,反过来使村落家族文化经久不衰。移民的后裔承继了这一文化,并成为维系他们同祖籍地关系的重要精神纽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