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3|回复: 4

教育的历史发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01: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教育的历史发展


--------------------------------------------------------------------------------

(起源论略去了!)
教育的历史发展不仅是教育史学科的基本内容,教育学也必须思考这个理论。其目的主要是从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中,洞察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洞察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变化,为阐明教育的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目前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体有一下几种:
1.教育与社会对应发展论 :即认为教育主要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决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教育必会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发展;二者虽然也有不平衡的时候,但终归会一致起来的。教育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只能是相对的独立性。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学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世界上任何独立的事物,其独立都是相对的,为什么要重点突出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呢?
2.传统与现代教育否定之否定地发展论:即认为教育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发展的,譬如最初的教育是与整个的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后来产生了学校,这是对社会化的教育的否定;最初的学校不单单是个教育机构,还担负着其他的社会职能,因此它施行的教育是非正规教育;19世纪晚期各国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建立了实施正规教育的学校,它是对以往旧学校的否定;到了20世纪,批判教育学派却极力否定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提倡“非学校”运动了。国外的教育史学界持这种观点者较多。
3.经济类型决定教育论:把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三个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传递方向是有差异的,表现为:在典型的农业社会中,文化由长辈向晚辈传递,形成一种后喻文化;在典型的工业社会中,更多的是同辈人相互传递,形成一种同喻文化;在后工业社会中,则越来越体现为长辈向晚辈学习,形成一种前喻文化。三种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影响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与之相应的三种教育取向:“复制”取向的教育、“适应”取向的教育与“创新”取向的教育 。
这些观点各有侧重,也都有一定的道理。教育和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是遵循否定之否定的一般规律的,但是其动力何在呢?强调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很有道理的,校外的事务比校内的事务更能说明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有没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呢?答案肯定是有的。那它又是什么呢?怎样按照它自身的逻辑来表述它呢?目前几乎所有的教科书说到教育的历史发展,都机械地照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那一套,讲到最后,就是社会主义教育了。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有“五千年文明古国古”的历史,岂不是优越无比了吗?事实上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我们不妨按三个主要的阶段来看看人类迄今为止的教育历史:
1.教育发展的古典时期。这里我们把“教育”限定在狭义的学校教育的范围内。据考古学的证明,目前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学校,是在古巴比伦城附近的玛里城所发现的一所学校,产生的时间大体在公元前3500年-前2700年之间。中国学校的产生,时间要略晚一些时候,我们以商朝的立国为其上限。周朝人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现在发现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成熟的文字,都是商朝中晚期的文献。假定公元前1600年中国产生学校,是只会早不会晚的。
大体说来,这个时期实施的是国家主义(nationalism)的教育,采取了文化、教育上的基尔特制度 。所谓国家主义的基尔特制度,是指在这一时期内教育权垄断在特定的种族、种姓或阶级的手中,其它种族、种姓或阶级大体被排除在学校之外;并且学校的情形类似手工业基尔特,内部盛行着师道尊严、野蛮气息和愚笨的方法,是一种十分保守的组织。
就第一方面来说,比如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就主要是一种种族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斯巴达,多立克人征服了希洛人,希洛人做了他们的奴隶,受到野蛮对待,但是在多立克种族内部人与人之间至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古罗马,“饥饿的希腊人”(自然包括当年的奴隶主斯巴达人)这时都成了奴隶,但是拉丁部落以及他们早期的同盟者,在共和国的体制内部人与人之间却享有平等的教育、政治权利。在中国先秦,我们的祖先也常说,“途之人皆可以为大禹”,还有“舜人也,我亦人也”之类的说话 。凡此都表现了原始的限于种族内部的平等精神。但是,商朝的人不把夏人当人看,到了周朝,周人又把商人当成“殷之顽民”。这就是三代时中国的种族制度。秦汉以后,种姓制度渐渐代替了种族制度,出现了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到了唐朝还有李世民“吾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如一崔、卢耶”的感叹。 按:崔、卢两姓是山东的世家大族,这两个姓氏在国家的排行榜上优于皇族,李世民攀亲不成,故有此叹。 总之,阶级制度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始终是和种族、种姓难舍难分地纠缠在一起的。
和这种种族、种姓、阶级社会相适应,便产生了教育上的基尔特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学生清一色都属于占统治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06: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载。什么是天理呢?程颐说:“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也就是说,“天理”是关于宇宙、人生和自然界的必然规律。他们研究这必然规律不是为了改造自然和社会,而是为了论证现存的人间的道德和伦理秩序的合理性,所以近代以来他们受到了普遍的批评。
再说禁欲主义的行为规范。西方较早的教父哲学家奥里根(Origenes,约185-约254)提倡遵从《圣经》的教导 ,“为了天国的缘故而自阉”;他还真的自行割术,以示对基督教道德律令的绝对归依。 在中国,理学家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从此开始,灭人欲、窒欲、禁欲成了中国教育的最主要的特色。为了实现道德的目的,理学家、神学家都无视人的正当的欲求和必要的生存条件,像程颐就可以说出寡妇“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样灭绝人性、荒谬至极的话来。 在这道德至上、伦理绝对的时期内,教育中所提倡的行为规范拘谨而又烦琐,这点可从朱熹的《小学须知》、本尼狄克的《本尼狄克规程》中看到。至于在实践中道德训练的无效,芸芸众生在道德教化之下所表现出来的虚伪、残忍和丑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当然不管基于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和社会认知,我们都不否认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否认这一时期教育也有它进步的方面。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开始。在中国,公元960年是北宋立国的纪念,自宋朝开始,过去的种族、种姓制度被彻底粉碎了,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从土地制度来说,一开始就奉行“本朝不抑兼并”的国策;从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来说,科举制在宋初得到强化,读书士子真正享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性。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如在北宋就有四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到了元朝,连“野蛮”的蒙古人都想做到“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呢 。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宣称:人人都是上帝的儿子。基督教统治了全欧洲,在各国都普遍设立了教区,开办教区学校,即使是在终年大雪封山的高原地带或者虎狼出没的原始森林中,有人的地方,都少不了牧师的教化。换一个角度讲,谁能说这一时期教育就没有一点进展呢?
遗憾的是封建等级制度本身就注定了道德教育的无效。这还算是小事,道德训练主义的真正的弊端还在于它极大地摧毁了国家、民族的生机和活力。北宋以后,中国人在开拓封疆方面,在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创新发明方面都明显地倒退了。至于欧洲,用恩格斯话就是:“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中世纪的欧洲,除了罗马帝国的废墟之外,就只剩下基督教和它所提倡的道德了。
3.教育发展的近现代时期。这是教育得到最大规模发展的时期,而其精神实质则是教育发展的民主主义(democracy)时期。当然旗号不是单一的,最初它采取的是复古主义、民族主义的形式,比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就是如此。
反对基督教的知识观和禁欲主义,在西方可以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起,但是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真正清算基督教的教育,则是从1762年开始的。这一年,卢梭的《爱弥尔》发表,提出了一整套反对基督教、提倡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同一年,法国议会检查官拉•夏洛泰(La Chalotais,1701-1785)发表了一本有影响的著作《国民教育论》,断言“僧侣制度”的罪恶浸染了整个法国教育,要求用世俗的教育制度取代耶稣会派的教育制度,把培养理想的国民作为教育的当然目的。“法国民族需要一种只依靠国家的教育”。每个民族都有教育自己人民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国家办学乃是天经地义的事。 拉•夏洛泰并且实际充当了在法国驱逐耶稣会的群众运动的领导人。
因此,国民主义时期的教育在欧洲,它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教育的世俗化。这里说的世俗化表现在非宗教、非道德、非政治三个方面。教育不再是为了上帝,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受教育者的个人幸福。不过,从学校中排除牧师和基督教教义的影响有很大的困难,运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它的最终实现是20世纪的事情。至于非道德,批判旧的道德学说,则是启蒙运动的重中之重了。卜迦丘、拉伯雷对基督教伦理道德的嘲讽,谭嗣同、鲁迅对封建纲常义理的批驳,都是这方面的最佳例证。至于非政治,强调教育在政党、政府面前的独立性,则可以从法国大革命以后颁布的《康多塞法案》中看得明明白白。它提出公共教育的“自由性”原则,主张教育独立存在,“政府无论任何事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具有把政府的意见作为真理去进行教授的权利。” 我国近代有蔡元培力主“教育独立”,可惜他面对的是一批接一批的军阀,未能实施。
资本主义各国的国民主义的教育还可以再具体划分为两个阶段:1870年之前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1871年之后的帝国主义时期。国民主义时期教育的第二个特征是和帝国主义一同来临的,这就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实现。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容有异议;但是资本主义各国是在帝国主义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2: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楼主提供学习了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2 19: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7-23 11: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3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