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8 09: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经济以及文化是割舍不开的,所以绝对不能就风格讨论风格,而是要结合这种风格的起源以及产生原因一起分析,才能事半功倍
自然环境:
东南亚地处热带,气候多雨,炎热,闷热潮湿,木,藤等资源丰富
经济:
在历史时期,东南亚长期处于不发达区域,温饱等生存问题是才是第一问题
文化:
文化与经济和环境紧密关联,由于历史原因,东南亚文化都依附于中原文化,属于自己的文化很少,近代时期,由于各个国家独立以及经济的发展,他们得以蒋文化独立于生存之外进行探讨,所以对自己历史的继承看的非常重要
(前面的东西自己分析的,可能不是很准确,请拍砖)
基于前面的 分析,我认为东南亚风格的基本元素包含:
1. 建筑外型上追求大坡屋顶,大屋檐,主要是满足降雨,遮荫,常常还会有将建筑首层提高半层,建筑之间采用连榄连起来,这些都是考虑挡雨以及通风的作用
2.在建筑内部,一般也都采用大开间,而且南北通透,这个可以满足通风以及防潮的作用,而且在东南亚的夏天,潮热的时间很长,人呆在这种环境下,容易沉闷和压抑,大空间可以让这种压抑得以释放
3.建材及家具,长期的贫困和地处热带亚热带区域,树木以及藤类作物自然成了最好的建材,如果布置得当,建材和家具材料的多样性可以给建筑添色不少
4.颜色:在建筑里面,颜色是最能满足心理需求的元素,心理的自尊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逃离使得他们希望采用夸张艳丽的色彩,不管是建筑外面还是内部,都采用了斑斓的色彩,其实这个在心理色彩学上并不值得推荐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到当地去待一段时间,了解当地的气候以及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格,这个可以帮助了解建筑风格的精髓
每一种风格都有代表一种精神和环境,不推荐满目的学习和套用
比如在北京的市区如果采用这种风格的话,个人就觉得不太合适,首先北京的气候就不一样
如果是在海边或者度假区,就会给环境和区域增色不少所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