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63330qnsk5rh1197sni5t.jpg
1. 视野。读完书,算起来好像我已经做了十年的建筑了,但研究生阶段我学的不是设计,而是学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锚固与平和,感觉我并没有以前那么激情的看待设计了,也没有那么如饥似渴的去抢设计做。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每个人读书多了都不想做设计了,那我们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有什么意义。我觉得就不是做什么项目的问题了,而是怎样看待生活的广度问题,难道大部分人觉得好的就是适合你的,“从众”就是世界唯一的价值观吗?人家做公建你就要做公建吗?不要总是世故的随波逐流,坚持去弄清自己和世界。当你有了一定的视野,看到了更多事物和规律的时候,你有责任去拓展我们狭隘的生活世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去尝试未知的东西,拓展的结果就是告诉自己和其他人我也可以这样,这或许比原来跟好吧。这应该就是在你学习的过程中该去思考的,否则读书跟干活就没什么不同了。
163345il4xxx2vz4cqqvvd.jpg
2004 成都沃尔玛商住
2. 旧梦。我的家乡地处南蛮,自古以来山穷水恶、地广人稀,山高皇帝远,官式建筑甚少,加上破坏严重已是所剩无几,以前的官式建筑大概有点类似今天的公建,公建甚少,于山水之间点缀着无数布局精巧的村落。小时跟随漓江画派的各位老师游走于乡间写生,感受到的都是人们居住于自然之中,基于土地而发端出来的各种建筑形式,这或许就是人居建筑学所研究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大学时候我组织全班同学去三江侗族自治县游览十余座历史古村,各种民居和土著的生活印象似乎已经在我身体里面买下种子,为什么我们过去的居住环境如此的美丽协调,而今我们既没有改善创新,也好难回到以前的唯美状态。做住宅当然是有许多相当琐碎的事情,但我想换一种思考方式来反思我们的本身。
163444k46wz6yptsshl66p.jpg
2007 广州华景新城地块
3.脚印。冯江老师的课给我新的思考方式,我们去追溯什么是自己才是必须坚持的方向呢?其实不用讲得太玄,就是一种结构主义的方法,用搭风筝的方法去找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会闪过一系列的名字,并可以吹牛一样的如数家珍,老师的老师都可以追溯到美国的伊利尔·沙里宁,他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应该是居建筑学的重要里程碑。而他的两个学生——真文彦和吴良镛的理论在我学习建筑的初期给予我巨大的影响,我也老爱找一些主师爷的文章来睇睇。建筑的思考可以不仅仅是形体的冲击和技巧的炫耀,也可以是对人们生活逻辑的地域化思考体系,或许这个更有意义。长期把建筑仅仅当作产品来对待的我,重新发现这个应该是比建筑形体构成和建筑技术更深入的思考,我可以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但职业人为什么不可以有一点自己的思想呢?
163516k29poot53ez9r299.jpg
2008 阳江德信华城
4. 大师。因为做住宅而出名的大师真是数不胜数,哪个大师没做过住宅,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毫无疑问都是住宅延续了他们的思考,升华了他们的理论。现代建筑物大师就不用说了,柯布的萨夫依别墅,莱特的流水别墅,密斯的范斯沃森,格罗皮乌斯的住宅标准化,阿尔托的蝶形住宅,文丘里的母亲住宅,安腾住吉的长屋等等,诸如此类不可胜数。而现在中国的怪现象就是建设量太大了,居然会有那么多的公建要做,所以公建以其艺术性和启发性而成为市场和学术关注的焦点,居住的东西实际更多的取决于市场的运作和产品化的成熟概念,直接的说就是缺乏创造力。而中国以集合住宅为主的项目,也是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方面,一种拥挤的文化,在欧洲是好难想象的,这些特点照某种独特的价值。现阶段的居住建筑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真正的历来不是技术最牛的,也不是艺术最好的,而是告诉大家现代性是什么的人。因为中国人知道技术的东西是无边际的,而建筑的价值在于栖居方式本身。
163543k92i1k1363o629zo.jpg
2007 深圳坪洲
5. 市民。艺术家是不需要对社会负责的,而建筑师是一份现实得很的职业,有很多问题你要去思考,有很多时候你是一个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度来影响人们的生活,哪个时候的建筑话题都与政治话题有关,中国日益成熟的市民社会应该是以后我们要重视的。以前公建多都是因为国家为主导的推动建设投资,大量的资金自然注入到政权形象的美化工程上。而现在酝酿的农民宅基地进入市场流转,有可能成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先声,其中释放的巨大能量有可能会改写,进一步推动新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形成。只有在相对开放民主的市民社会,物质相对丰富的基础上才更有可能去谈建筑的创新,才有可能去推动建筑思潮的发展。而绝对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做了好的设计,好看好用,有了新的噱头,得了奖赚了钱就行了,那只是职业而不是事业,我的第六感告诉我社会学才是建筑学的本质所在。
163619i0ncq8ee0js8l8qc.jpg
2005 青岛日光海岸
6. 分工。如今的社会已不是昨日,一个大师可以包办所有的建筑类型,开什么炒更公司都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的每个类型的建筑都已成为相对独立而精深的体系,你毫无疑问的不可能保持前卫,又样样通吃。什么东西都必须去学习,去花时间去从头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没有一段时间的训练想要做好中国的住宅是不可能的,专业化(规范化)是深圳产业的最大特点,虽然现在内地因为各种原因根本就不专业,但专业化是社会不可阻挡的趋势。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必须有一批人扎根于一个领域来做长时间的研究,任何人自以为是、一劳永逸的做法在现代社会都是完全行不通的,而公建太具艺术性,医疗、交通主要又不是建筑问题了,不具普遍性,唯有居住处于折中,专业化的同时去理解和参与社会的协作,赚钱、设计、思考三结合。
163648la0vaisj7rinzvr8.jpg
2007 深圳坪洲
7.新东西。在象牙塔里生活久了,其实觉得人未必要有很多钱财开心,也未必要急功近利的去攀比,我们大家都可以放下世俗的劳碌,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人生其实最有乐趣的还是在于不断体验到新的东西,嫖客去嫖妓……设计师搞出新东西糊弄甲方……城市不断的翻新改造……政府政策花样频出……新的东西出来意味着这个肌体还是活着的,需要新陈代谢。我就是喜欢最求新的东西,一如我以前喜欢新的形式和女人一样。但人老了,嫖不动了于是愿意呆在家里,设计师穿过的形式的躁动,迟早也是要静下来的,以一种新的方式来体验新东西,所以,现在看到那些做方案的青年,拿着《艺慧建筑画》翻看,还不时的叮嘱我参考一下上面相关的项目,呵呵,可孰不知上面有好多个项目就是我三、四年前做的。我现在放下了,走出来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去体会各种我所不知道的人世冷暖,可能唯有低调做人才能获得最美的感受。 职业和事业也是不同滴,上班与生活是不同的面目,做居住和设计住宅也是不同的概念,但不可否认在深圳这种高度专业化的环境,不需要太自我,也不需要太多的宏观的思考,要的只是够专业,要是二十年前来深圳的的草莽英雄,换到现在必定全军覆没,问题就是高度的专业化,或许也是现代性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