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 认识的本质
[知识要点]
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题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它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动用其内部结构的所有功能,对所反映对象的信息进行选择和重构。因此,由反映所形成的观念的映象既是一种反映,又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预测试题]
请结合人类科学发明活动材料(略),阐明认识主体在科学活动中的创造性。
[答案要点]
人作为认识的主体,在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中具有创造性。作为从事科学发明活动的人,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中,其创造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1)认识是主体对于客体创造性的复现。人的认识不仅对客观对象进行直观的摹写,而且能对客观对象作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当下的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作为人类认识中的高层次的科学发明创造,当然更不是简单地仅仅提供客观事物的“摹本”,而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2)人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在观念中分解、加工和改造对象,运用一系列科学抽象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以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和创造新的技术。
(3)主体反映具有超前性。主体反映的显著特点,在于它不仅能反映出对象的本来如此的状态,而且能反映出对于满足人类需要所应当具有的形态,塑造出符合主体需要的理想客体。科学发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出理想客体,满足人类的需要。所以,科学发明就更加具有领先社会和时代的超前性质。
(4)主体反映具有创新性。人的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包括认识创新、思维创新、理论创新、科学创新。作为科学发明,它本身就是创新活动。在这方面,它比一般人类认识的创新要求更为强烈、更为鲜明。
2.真理观
[知识要点]
(1)真理具有客观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3)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辨证的统一。
[预测试题]
“彼亦-是非,此亦-是非”的说法,是对相对真理的肯定。请对这一判断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1)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相对真理承认人类认识的正确性,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
(2)“彼亦-是非,此亦-是非”,是说“是非”不过是人们纯粹主观的见解,不存在客观的、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
(3)“彼亦-是非,此亦-是非”,表面上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其实它片面地抓住了真理的主观性、相对比较性,加以无限夸大,滑向了相对主义诡辩论。“彼亦-是非,此亦-是非”的说法与相对真理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把二者混为一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