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8-6 20: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建筑设计方法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训练的效果不会凸现,但应试者又必须经历设计方法学习的过程,否则建筑师的潜力将很难发挥出来,甚至在今后激烈的设计市场竞争中可能难以立足。因此,通过建筑方案设计能力的训练掌握正确的设计思维和方法要做好长期打算,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准备。
二、绘图能力的训练
应该说绘图能力是建筑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可事实上却把它作为考前准备的要求,
实在是一种无奈,问题出在哪儿呢?
(一)绘图能力作为建筑师基本的职业素质日渐退化
建筑师的思维手段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建筑师要依靠图示思维来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念和最终成果。并以图示手段达到评价方案、进行交流、修改设计的中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各设计阶段的图示方法有所不同。在方案初始构思阶段因是概念设计,绘图应该以徒手、粗线条、模糊的线型、甚至符号快速记录创作思维的流动、捕捉创作的灵感、表达设计者对方案整体框架的把握,而决不能在电脑上进行上述建筑创作活动。在此设计阶段,人脑对于设计问题的思考速度要大大快于电脑演示的速度。在方案构思发展到方案框图时,也要借助于器画的方法整理出建筑设计方案的雏形,此时方案要出现结构网
格及其尺寸,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把建筑方案的基本图形和尺寸输入电脑,再发挥电脑辅助设计和绘图的优势,继续深化、修改方案,最终完成设计成果。因此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手绘与电脑设计与制图两者各自的优势,这不单是一种图面表达方法,更是不同设计阶段、不同的设计方法所决定的。
但是,作为学校的建筑设计教学和设计单位的建筑设计实践,都忽视了对建筑系学生或建筑师的职业素质要求。甚至在教学中过早地鼓动学生运用电脑进行课程设计,久而久之,一种浮躁的心态、急功近利的取向、浮夸的作业表现、随心所欲地玩弄形式在滋生蔓延。做学问不踏实了,对设计的基本概念不清了,手也懒了,最终导致设计思维的迟钝、空洞。更不要说在设计方法上总是不得要领,方案设计缺少章法。这样低下的设计素质怎么能面对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建筑方案设计”科目的考试?
(二)绘图表现作为建筑师的基本功越来越削弱
就绘图而言,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产品,它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是它不能代替人脑,不能代替设计者个人的设计修养和功底,后者还是要靠建筑师个人的努力。。何况绘图是 一种手脑同步思维的方式,长期注意这种工作方法并养成职业习惯,无疑将促成设计者设计能力的提高,而那些绘图表现能力弱的设计者,其设计能力差,也就成了必然。因此通过应试者的绘图表现功夫,阅卷x-x体上就能获得初步的印象,这种印象将多多少少影响评分。因为,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评阅“建筑方案设计”科目的试卷不可能“机改”,只能是通过事先确定的评分标准,加上阅卷人对试卷的主观印象。而且,不但评价建筑方案本身,而且要评价应试者本人。曾有人提出印象分应占卷面总分的适当比例,这是符合建筑学专业评价设计作品和设计人的特点的。这种评分不可能也不应该绝对量化,只能是属模糊范畴。这样说来,应试者加强绘图表现的训练不能不引起注意,特别是长期缺少动手的机会,更应该重新拿起笔,拿起绘图工具,把过去的基本功捡起来,以适应该科目考试的方法。为了清楚、正确地表达设计内容,就要求图面清晰,特别应注意线条的运用、图例的正确、尺寸的标注、轴线的编排,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图名、比例、指北针、剖切线、标高等,都不能漏项。最好考前按要求多画几张平面图,一是注意绘图质量,二是提高绘图速度,直到自己对图面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应该说这种考前准备只要下了功夫是会见效很快的。
三、规范知识的准备
“建筑方案设计”科目的考试必定要涉及到应试者对规范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些规范知识当然需要牢记,但更重要的是运用要正确。其中前者主要靠应试者通过阅读、背规范条文而掌握。后者要结合建筑方案设计的具体训练逐步领会和熟悉。
四、心理准备
临场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应试者考试的正常发挥,尤其自2003年“建筑方案设计”科目考试方法改进以后,应试者发现2003年的试题难度比以往大大提高了,在心理上首先失去了自信心。如果是相关专业的应试者感到该科目的考试难度大了,这是正常的。说明现在的考试方式就是要考出真正的建筑师,如果没有建筑设计的功底当然就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易取得注册建筑师的资格。如果建筑学专业的应试者也感到该科目的考试难度加大了,可能是自身设计功底浅,也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试题难无非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面积规模大了,二是题型较陌生。对于前者,面积规模加大并不意味着房间内容增多,只不过是各个空间的面积都相应增大而已。我们只要想一想,设计200m。的大厅,与设计1600m。的大厅,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因题型面积加大而担心起来。对于后者,也不要因为对题型陌生而慌张起来,一定要定下心,好好理解功能分析图,搞懂各空间功能的相互关系,这种理性的分析能力倒是需要应试者加强设计思维的训练。只要经过5年的本科学习,又有多年的设计实践,分析能力总是有的,因此也大可不必担心题型陌生。这样说来,心理素质的准备也会很快调整好,剩下来的问题就是好好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训练了。
实际上,临场心理坦然是以应试者的设计功底为后盾的,只要应试者具备了较强的设计能力,绘图表现也熟练起来,就会胸有成竹地进入应试状态,无须人为紧张。其次,应试时把时间计划好,做好设计进程心中有数,也是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