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承认又一次考完案例当我看到边界噪声被设置了一个大陷阱时,我眼睛湿了,我慢慢的背过脸用手偷偷轻轻的擦掉眼角的泪水。因为我知道,只要你选择了环保事业都要参加这个考试,不是因为这个考试适合自己的兴趣,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眼泪是为大家流的,怨只怨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诚然,考试就是如此。我们掉到陷阱里了,也只能说我们知识不扎实。所谓“存在就是合理”。我们只能感叹出题的老师真有才,这不是案例考试,这是一场IQ测试!!!我们恭请各位评估中心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参加一次考试,相同条件下我们相信各位尊敬的砖家们至少有一半沉沙折戟!
”出题老师,你们辛苦了都。是不是我们准备一年来考试,你们准备一年来出题呢?天天研究怎么能让我们踩陷阱里,晚上不做噩梦都?有个请求行吗?下次陷阱做的有水平些,起码让人不会也心服口服的。免得有很多人还指望自己中大奖。以后,环评考试的主要任务不是复习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知识,而是通过近一年时间培养自己怎样识别陷阱,这是一门学科,至少花两个学期-一年来研究,必要时候评估中心还可以再开设辅导班,专门传授怎样快速识别陷阱,同时还能财源滚滚,何乐而不为呢?“只要运气好,猜对了,多几分,案例就可能向我们扬起它可爱的小手。(引用部分是一个网友说的,我觉得虽是气话,却也有些道理)
政治课上毛爷爷、邓爷爷一直对我们说要“实事求是”。尊敬的出题老师,我实事求是的对你说:你的题目让我很纠结,纠结!纠结到蛋疼!蛋疼你明白吗?古代的“八股取士”,讲是严格运用四书五经,虽有不足之处,可好歹也有个标准,让人心服口服,现在的环评工程师考试,打着“严把入口关”之名,却用“抛弃”之实,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说“八股取士”是扼杀“个性”的话,现在的环评工程师考试就是扼杀“人性”。虽然拿着不同的刀,可杀“人”却没有变。
环评工程师考试,小而言之,是为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人员都将持证上岗,大而言之,是为环保事业选材,关勿着国家环保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岂容各位亲爱的“砖家”们“公正”的儿戏。考生们一个个不明就理,一个个莫明惊诧,一个个怨声载声,为什么?职业资格考试考查的是是否具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能力——共性,而不是所谓的“灵活机动”,出题人玩玩自己的小九九(也可以说是刁钻古怪)。论坛中大家说尊敬的出题老师脑袋让门挤了?让驴踢了?进水了?结冰了?短路了?——话虽难听,其照样值得深省。我们不要你们所谓的“公平公正”,我们就要评估中心出题老师的一颗“人心”。
我们考了几年了,从高速公路,城市轻轨直到油田开发,屠宰,养殖……我思绪翻滚,又回到了每个深夜,每个有没休息的节假日。然而,在这无奈而变态的考试面前,我不知该说什么好……
六月冷雨,淋失利之士;荷月阴霾,积愤懑之怀。望瀚海阑干,眺愁云惨淡,似抽刀断水,若落英缤纷。晓风残月,怏怏不乐痛失魂,望帝啼鹃,郁郁寡欢悲落魄。
凶午折煞英雄躯,考试断尽傲世才。望壁十年,难酬涛海,秣兵千日,功败垂成。百战黄沙,楼兰不破,金戈铁马,燕然未勒。只轮海窟,天山待定,雕弓不张,金乌肆虐。游缰昆仑,败狼居胥。佞贼当道,谁射天狼?既失热血荐轩辕之径也,何不躲进小楼成一统乎!
各位考友们,作为考试毕竟有其局限性,先找内因再找外因才是王道。通过环评考试不是目的,提高水平才是正道,但一次考试一次煎熬,忍不住想吼几声,呵呵。我深知在这个体制下写这些很无知甚至有些幼稚,如有补充请您后面跟帖,如有相同的感受请您把这个帖子顶起来。其中内容参考了部分网友的发帖,在此谢过。
补充一下:我只是觉得像类似边界噪声的考察在方法,导则里面考察更合理一些。案例考试时间很紧,再故意设置陷阱有被玩弄的感觉,感觉错的很冤。我们省很明确,如果边界噪声不叠加肯定被砖家批,实践和考试脱节了,再说业内本来对这个规定就有争议,边界噪声不叠加那么验收时又有问题,厂界超标了验收是达标还是不达标?我相信有很多掉到这个陷阱里的就是做过类似项目的,实际应用中噪声标准确实应用很混乱的。有网友批评我没有看透导则,我接受,我没有机会像各位一样参加环保部专家的培训,也确实在考试中曾犹豫过,最终只能根据实际操作进行了回答。像司法考试有争议题目出现后就会及时修正。案例考试不应仅仅为了控制通过人数而脱离这门考试的宗旨。
也有网友批评,人人有证等于人人无证,这点我同意,但也不要把一个证炒作的象神一样,我是从事这个工作的,单位的现实必须得拿到证,不然我这半个老革命就没得混了,否则我真的安心写我的环评,不这么摧残自己了。
网贴中毕竟气话的成分更多一些,难免言辞激烈,有失偏颇,本来想修改一下,但又想原汁原味,我当时就那么贴了,贴了就贴了吧,看不惯的就扔一个鸡蛋砖头过来,我接着就是。
4楼:“对出题老师来讲也很难,环评就那点事,就那些内容,既要选拔极少数的人通过,题又要出的让大家觉得不难,也不是好做的差事啊,哎,大家互相理解吧。” 确实如此,中国这么大,很多事情确实不能尽如人意啊,慢慢改吧,总会好起来的。
6楼:命苦不要怨政府,点背不要怨社会,似乎批评的很有道理的。咱权当愤青一下,泄泄怨气,该干啥的还得干啥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