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的政府机构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08年两会终于将解决这个机制病症,建设部改革是个预案的重点,建工朋友们,谈谈我们对它的希望吧
引用:中国政改报告建议“大部制”改革:
保留外交国防安全公安 整合成14“大部”
专家称关键在于改变权力结构和政府运行机制
本报记者陈宝成 殷玉生 北京报道
“大部制”怎么改?十七大后公开出版的一份政改报告提出了建议方案。按照该方案,现有国务院所属机构中将保留外交部、国防部、安全部和公安部,将其他机构分别整合成14个“大部”。
这份报告名为《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十七大结束后,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出版发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的三位主编,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党建部主任王长江和中共无锡市委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王安岭;作者队伍中包括了《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一书作者、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李良栋,曾为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主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等十余位学者。行政体制改革部分的报告执笔人除了周天勇之外,还有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张占斌。
十七大之后,大部制改革箭在弦上。近期陆续有媒体披露,大部制改革方案正在研究中,并可能在今年全国两会时提交审议。
几日前,十七大报告起草人之一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通过媒体发文认为,同形势与任务的要求相比,政府机构和职能仍然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之处。
他认为,突出问题集中在:一些需要集中管理的职能过于分散,机构设置过多,职责分工过细。如食品安全涉及9个部门,造成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交通运输分运输方式设置独立部门,难以适应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导致铁路、水运等绿色运输方式发展滞后;能源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缺乏一个统一管理的独立部门,不适应建立现代能源产业的要求;促进互联网、电话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曾写入“九五”、“十五”计划、也写入“十一五”规划,但由于管理职能分散,至今未能实现。
而这份政改报告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八次大规模行政体制与政府机构改革。
报告提出,从1993年开始的第六次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是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从改革的目标来看,正在进行的第八次改革目标更加明确,越来越多地具有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开辟道路的指向,逐渐向有限政府的方向发展。
该报告在讨论政府机构设置和改革方案时认为,行政体制改革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心。政府部门的发展方向是“大部制、宽职能、少机构”。
根据这个思路,报告建议,国务院所属机构可考虑继续整合,拓宽部委的职能和覆盖空间,除外交部(整合新闻办)、国防部、安全部、公安部外,逐步向大部制过渡。
该报告提出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包含14个大部门。其具体内容包括:大商务(整合商务、工商、质检、价格、商标)、大建设(整合区划、建设、规划、土地、城管)、大农业(整合农业、粮食、林业、水利)、大交通(整合交通、铁道、航空、公路、水运、邮政)、大能源(整合石油、电力、煤炭、核、现有的电监会)、大环保(整合环保、地震、气象、海洋)、大民生(整合卫生、食品、药品、烟草、安全生产)、大劳动人事(整合编制、劳动、人事和民政一部分,劳动就业、人事、外专、优抚、救济等)、大文化(整合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旅游、文物、社科基金)、大财政(整合财政、社保基金、海关、国税、地税)、大科技(整合科技、国防科技、信息、专利、知识产权、自然基金)、大司法(整合司法、监察、审计)、大民族宗教(整合民族事务、宗教事务)、大事务(整合港澳、台湾、侨务、新闻、参事、机关事务)等。
该报告还提出,为了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力度以打破部门利益,可考虑重建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设置国家金融保险管理委员会(合并或统筹管理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人民银行、外汇),继续整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并新设总理预算管理办公室。
国务院机构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怎样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失误?郑新立认为,机构改革涉及面广,对经济社会影响较大,各方面都很敏感。必须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要经过充分研究、科学论证和周密部署。
他提出,“既要借鉴国外经验,更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有些看不准的事情,应进行探索和试验。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应当与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各项改革同步协调推进。”
此前,坊间曾有传言称,大部制改革有可能从改革阻力较小的部门开始,如整合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昨日,卫生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自己听说了这件事情,而且相关部门的工作“正在进行调整和协调“。本报记者随后向国家药监局新闻部门求证,该局新闻处长申晨对此不作表态。
除了大部制改革建议之外,该报告还分析了政府机构设置的中方案和小方案。
报告认为,如果“国务院大部制——省直管县——划小省级行政区域”三大改革联动,则在政府层级、大部制和省直管县三个方面,改革将会一步到位;省直管县和大部制改革后的地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以及中央各有关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可在一些新设的省级政府中得到消化,这样整个改革的阻力就大大减少。三大改革联动的方案,一揽子变动,一次改定,成本较低,改革的时间较短,并且能较快地压缩政府层级,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因此,“不失为可以考虑的方案之一”。
但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则一再强调:大部制改革,不是简单地合并机构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改善传统的权力结构和政府运行机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使政府部门进行功能分化。这才是更重要的。
在汪玉凯看来,大部制是整个权力结构调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大部制要考虑如何整合现有的议事协调机构、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等,决不是简单通过合并就能解决的。如果看不到改革的难度和复杂度,都可能事与愿违。
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报告认为,中国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将朝着这个方向积极推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