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31 13: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尾矿库
1、关于落实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环办〔2007〕69号
一是检查尾矿库是否建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禁建区;二是检查尾矿库是否存在影响河道、公路、铁路等环境安全问题;三是检查尾矿库下游是否有居民区或重要设施;四是检查尾矿库是否存在因超量储存、超期服役或闭矿产生垮坝险情。
2、尾矿库区植被现状调查
(1)调查尾矿库区及影响范围植被的生境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
(2)调查有无国家或地方保护植物种及分布情况;
(3)调查主要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特别是优势种的生长情况;
(4)设置样方,调查植被及主要植物的覆盖率、频率、密度等基本情况。实测或估算其生物量。
3、尾矿库建设的环境保护要求
(1)不得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禁建区;
(2)不得影响河道、公路、铁路的安全;
(3)尾矿库下游不得有居民区或重要设施;
(4)不得超量储存、超期服役或闭矿产生垮坝险情;
(5)尾矿库不得超标排放污染物;
(6)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4、尾矿库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1)地质环境及条件的可行性
(2)距离村庄的距离及影响
(3)占用农田、植被及补偿的可行性
(4)利用山沟可能造成的行洪阻隔与安全,特别是对沟口居民的影响
(5)考虑与选矿厂的距离、尾矿运输及渗水回用的便利性
5、尾矿库施工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1)库内岩石开采、钻机穿孔、爆破、石料运输产生粉尘;公路平整产生粉尘;清基废土运输、堆放产生粉尘。
(2)岩石开采穿孔、爆破、汽车运输土方机械施工噪声。
(3)库区原有地表植被的砍伐和尾矿库堆筑时需清基,对库区生态会造成破坏。
(4)工程占地、移民安置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6、运营期尾矿库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1)生态影响。一般尾矿库选址主要以沟谷为主,但尾矿库的建设仍要征占土地,破坏植被,造成一定的生物量损失和生态效益的损失。
(2)溃坝环境风险。由于尾矿库一般征占的是沟谷,往往是原季节性洪水排泄的通道,如果尾矿工程采取的排洪泄洪设施不能发挥作用,一旦洪水来临,就会有发生溃坝的环境风险,甚至危及下游居民的安全。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尾矿库尾砂形成的子坝或库内湿润液以上干滩部分容易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扬尘,造成环境空气污染。
(4)地下水污染。选矿形成的尾矿水在尾矿库中需要一定的静置,在一定水头的作用下,加之尾矿粒径小,易淋溶重金属离子(尤其是偏酸性条件下),而重金属离子有可能因防渗层的破坏而污染地下水。
(5)地表水污染。对渗滤液处理不达标或遇到较大洪水尤其在泄洪渠作用不当的情况下,地表径流会携带尾矿砂进入地表水体,造成地表水体的污染。
(6)尾矿区人员活动及尾矿坝堆高作业的噪声影响。
(7)对周边区域的景观影响。
7、尾矿库在闭库至尚未复垦阶段,形成干滩时的主要环境影响
(1)在大风干燥天气状态下,易造成下风向的扬尘污染
(2)在暴雨期间,易造成水土流失
(3)尾矿库出现溃坝的风险
8、尾矿库闭库复垦后,库面倍绿色植物覆盖,主要环境影响
暴雨期间,尾矿库会出现溃坝的风险
9、尾矿库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湿排矿:
(1)尾矿坝(子坝)应及时修整、辗压,并进行石质护坝或绿化;
(2)库内保持一定的水封;
(3)闭库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干排矿:
(1)尾矿坝应及时修整、辗压,并进行石质护坝或绿化;
(2)要分区、分块、分层填埋,及时覆土压实,必要时洒水湿润,以抑制扬尘;
(3)闭库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10、对尾矿库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1)搬迁尾矿库沟口居民;
(2)设置符合防洪标准的库内、外排洪设施;
(3)坝下设渗水收集池,采取措施确保尾矿库渗水全部回用,不外排;
(4)安全施工,保证质量,保障尾矿库坝体的稳定;
(5)加强尾矿库后期用尾砂堆积坝的绿化,恢复生态,防止扬尘和水土流失;
(6)加强监测,长期有人值守;
(7)尾矿库封场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