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8-12 20: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场址选择
一、厂址选择原则
1、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以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要求;
2、应具备建设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3、应避开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风景区、尽量避免城市规划道路通过厂区;
4、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
5、充分利用荒山、废坑、少拆迁和占用农田;
6、运距合理,有方便的交通可靠的供水、供电条件及污水排放系统。
二、选址比较
根据****区政府【2006】104号“关于到厦门****建设开发公司现场办公”的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及与国土局****分局、规划局****分局等部门沟通协商,推荐确定了市头山、霄垄、小光山等废弃采石场备选场址进行比较,其各场址优缺点比较如下:
1、市头山废弃采石场
市头山,位于内田溪东侧,水琼线北侧,美上路和溪东路之间,系废弃采石场,根据路网规划初定约188亩的地块作为整个建材基地的项目用地。该地块权属为马巷和内厝镇。从区政府计起沿新马路、朱坑路至市头山废弃采石场约3KM,从市头山至****大道约2.7KM,至水琼线0.2KM,紧邻美上路和溪东路,特别是距离****火车站3.3KM,交通十分便利。
该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由于长时间的开采,现地表部分只剩约30%的岩石及部分工程红粘土。经了解, 该地块为集体未利用土地,转为建设用地时不占“农转用”用地指标(从07年起,国家将未利用土地作为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地块内只有两间废弃砖房和少许坟墓,拆迁量小,能在较短时间内开工建设。
2、霄垄采石场
该地块系新店镇的飞地,位于内厝镇辖区,占地约200亩。位于水琼线以北,八一路以东,从区政府计起,路程约14.5KM(12.5KM的水泥路面和2KM的山路),交通不便。
该地块由上下两个台地组成,各约100亩,均正在进行石方爆破开采。该地块按照新店土地所及当地村干部的意见,只能利用较低处台地,该台地为洼地,起伏较大,旁边是自然沟壑,深约10米,场地平整土方量较大。且有较难迁移的坟墓,地块内有近600平方米的民房,拆迁难度较大。
3、小光山采石场
小光山,位于鸿渐山脚。从区政府计起,路程约17.5KM(其中有1KM的山路),有多家采石场正在开采爆破,地势高差较大,场地平整工程量大。
小光山采石场相对距离较远,海拔较高(黄海高程约90米),交通不便。小光山基本没有废弃的采石场,绝大部分处于开采状态,且手续较为完整,拆迁难度较大。如果附近的采石场没有关闭,石方爆破继续进行,则势必严重干扰(小光山)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正常生产。
三、选址结论及建议
建设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是一项投资额较大的工程(规划总投资约9634.7万元),既要考虑生态环保,符合规划,又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而降低运输成本则是重中之重。因此该项目的定点、选址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能迅速启动项目建设,形成规模,又要能在短时间内生产盈利,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实现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我们建议把沥青混凝土厂址定于市头山。市头山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点:①市头山废弃采石场紧邻水琼线、美上路和溪东路,交通便捷,沥青、矿石等原料的运输和沥青混凝土运输较为方便,场址辐射范围广;②该地块为集体未利用土地,不受“农转用”指标限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工建设并尽快投产,满足****区市政道路建设的需求(东界路、东坑路、美上路、海湾大道、东部固体废弃物进场道路);③建设单位拟建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在环保、安全上不会产生不良影响;④市头山现状山体岩石裸露,影响景观,项目建设需对该山体进行开发,拟建设生态的花园式工厂,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部分矿石能就地消化,作为沥青混凝土厂的生产原料,节约能源,变废为宝;⑤考虑市政配套、土地权属、征地拆迁以及地方势力的干扰等方面因素,把沥青混凝土厂定位于市头山有着明显的优势,建设周期较短,该项目能尽快建成并投产,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