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8-18 04: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西北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地区,土壤属于湿陷性黄土,透水性好,并容易下陷,遇到水呈松散的状态,在土壤含水率接近饱和状态下,地基完全丧失了均匀的承载力。如果不予以处理,必然对新建房屋和道路、构筑物造成不均匀下沉,基础和建筑主体裂缝,直至对建筑物造成结构上的破坏,形成豆腐渣工程和危楼。下面从识别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橡皮土和水位下基础处理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土壤含水率
1、土壤含水率即土壤水分含量是表征土壤水分状况的一个指标,又称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率、土壤湿度等。土壤含水量有多种表达方式,数学表达式也不同,如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和土壤水贮量。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有烘干法、中子法和TDR法等。
2、常规识别办法:实验室通常是将提取的土壤样品进行称量、烘干、称量的步骤来计算单位重量土壤里含水比率;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的常规做法是,用手抓一把土,并将土壤趁着劲压成一团,若没有水分或者稀泥挤出,并在一米高度使其自由落体后自然散开,即地基土壤含水率符合要求。
二、地下水位
地下全部浸水部分的上限
三、橡皮土和水位以下地基处理
1、橡皮土的处理
若地基局部出现橡皮土时,首先将橡皮土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清除,然后使用2:8灰土回填夯实,如果深度超过三十公分时,必须分层回填夯实。一种情况是在清理橡皮土时,深度超过地质勘察确定的地下水位深度时,还要采取水位以下地基处理办法。
2、水位以下地基处理
按照勘察报告掌握当地地下水位高度,在室内地面标高和室外地面标高发生矛盾时,有可能使基础底标高,也是地基底部标高处于地下水位以下,通常说就是挖地基挖出水来了,这样基础就会浸泡在水里,地基承载力下降,这样的湿限性黄土一旦承受上部传下来的荷载,就会下陷,造成基础下沉,必须处理。处理办法:采用鹅卵石或者碎砖块填铺、压实;低层建筑使用碎砖块填铺即可,高层建筑必须在做完桩基工程,破完桩头后,使用鹅卵石填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有必要时还需请地基检测部门到现场进行检测。
采用鹅卵石和碎砖块填铺的好处,一个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使整个地基受力均匀;二是鹅卵石和碎砖块压实后块料之间还有一部分缝隙,有利于地下水自然流动,这就是不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处理的有力佐证,不至于堵塞水流,造成地基二次下陷,是疏而不是堵水,大禹治水的办法的应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遇到地下河,犹如在江河里建桥墩的情形。小股水的地下河采取分流,避开基础;河流跨度大采取上述办法解决不了时,可以采取在河床里打静压桩,桩头破除后,在几根桩头上现浇基础梁来解决跨地下河的基础问题。静压桩和基础梁经过设计院进行结构配筋设计。
3、以上办法中打桩设梁不适合道路和广场、草坪。
4、以上办法对地下埋藏的墓穴、废井、垃圾坑等同样适用。
总之,在地基施工中对地基处理非常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稳定的地基是保证建筑主体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