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6|回复: 0

2013年审计师《宏观经济学基础》精讲笔记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   一、总供给和总需求(掌握)
  (一)总供给
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
表示形态
价值形态:价值量总和,物质形态:物质总量。
决定因素
(1)劳动力;(2)生产性资本存量;(3)技术。
生产函数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y=f(N,K)。y=总产出,N=全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全社会的资本存量。
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

  (二)总需求
  1.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反映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或总支付能力,是全社会具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不等于社会需要)。
  2.构成:
  (1)消费需求:C:国内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2)投资需求:I:企业购买资本品的需求。
  (3)政府需求:G:政府采购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4)国外需求:NX:外国购买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因此,总需求Y=C+I+G+NX。
  【例题12-单】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取决于( )。
  A.生产成本
  B.供求关系
  C.通货膨胀水平
  D.凯恩斯定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均衡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
  【例题13-单】(2006初)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可以表示为( )。
  A.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总需求=消费+投资+总出口
  C.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
  D.总需求=消费+投资+净出口
  『正确答案』A
  二、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
名称
定义
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地域范围)
 
国民生产总值(GNP)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民范围)
GNP= 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
最终产品价值中如把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就得到了净增价值。
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
国民收入(NI)
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NI=NNP-(间接税-津贴)
个人收入(PI)
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




  【例题14-单】(2006)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差别是( )。
  A.直接税
  B.折旧等资本消耗
  C.津贴与间接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正确答案』B
  【例题15-单】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的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上述三种都有可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国民生产总值=该国公民在该国领土上取得的收入+该国的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该国公民在该国领土上取得的收入+本国领土上的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根据前者小于后者的关系。故选项B正确。
  【例题16-多】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用来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有(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外汇储备总额
  D.通货膨胀率
  E.国民生产净值
  『正确答案』ABE

  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支出法和收入法
  (一)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售价)来计量GDP。即GDP=C+I+G+(X-M)。
概念含义消费C居民个人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出。投资I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用于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政府购买G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出口X进出口的差额,即X-M。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二)收入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
  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还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例题17-单】(2010)以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可写成( )。
  A.GDP=C+I+G+ (M-X)
  B.GDP=C+I+G+ (X-M)
  C.GDP=C+I+S+ (X-M)
  D.GDP=C+I+S+ (M-X)
  『正确答案』B
  【例题18-单】若某国某年度国内个人消费量为4000亿元,私人投资量为1000亿元,政府购买量为600亿元,出口量为400亿元,进口量为300亿元,则该国当年GDP等于( )。
  A.6300亿元
  B.5900亿元
  C.5400亿元
  D.5700亿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GDP=4000+1000+600+(400-300)=5700
  四、储蓄与投资恒等式(熟悉)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参与部门消费者、厂商消费者、厂商、政府消费者、厂商、政府、国外支出角度y=C+Iy=C+I+Gy=C+I+G+(X-M)收入角度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y=C+S+T(T:总税收-转移支付,表示政府的净收入)y=C+S+T+Kr(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公式C+I=y=C+S
即I=S C+I+G=y=C+S+T
即I=S+(T-G)C+I+G+(X—M)=y=C+S+T+Kr
即I=S+(T-G)+(M-X+Kr) 结论两部门储蓄——投资恒等政府储蓄= T-G,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恒等。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储蓄,表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恒等。
  【结论】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
  【例题19-单】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储蓄应表示为( )。
  A.M-X+Kr
  B.M-X-Kr
  C. X-M+Kr
  D.X-M-Kr
  『正确答案』A

107278029.jpg

107278029.jpg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2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