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1|回复: 0

人口老龄化挑战社会保障体系的应对能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做到应保尽保,覆盖面有限。2005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为1.7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3.38%。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同时,产生“空账”问题,到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0亿元。

    丝诶狭浠粽嚼投峁沟牡髡芰?
    2040年也就是“人口红利”结束以前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绝对数量仍然达到9亿以上,即使到了2100年,劳动人口总数仍然超过8亿。统计显示,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从1990年的19%上升到2000年的24%以及2005年的27%左右,预计到2040年这部分劳动力人口将上升到37%左右。

    丝诶狭浠粽较巡档姆衲芰?
    自2000年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以来,14岁以下的人口数量不断下降,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则不断上升。因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使得未成年人口的消费品需求逐渐下降,而适应老年人口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并由此对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提出了挑战。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造成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3个方面的压力。

    养老保障压力较大
    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

    搅票U厦媪偬粽?
    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

    戏袷谐」└笨谏醮?
    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但是目前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人口老龄化几乎关涉到这个社会的几乎每一个方面,它将会给经济发展必需的劳动力供应、养老金体系乃至家庭社会伦理观念提出最严峻的挑战。

    劳动力短缺
    “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生育率下降,劳动力减少,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全面变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随着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计划生育,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即人们活得越来越长,生的孩子越来越少。

    产业被迫向国外转移
    随着中国东部沿海那些日见富裕的城市工人变得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昂贵,中国就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被迫移出装配工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引进服务业和信息产业。

    养老体系面临考验
    哪来钱养老?上哪儿去养老?中国现在的养老机构够吗?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将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在1989年的时候,社会上整个享受养老金待遇的,社会上是460万,到了2003年的时候猛增到2200万,到去年年底应该已经到了四千多万。

    人口老龄化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国际上,一般以60岁或65岁为老年人的年龄起点,老人比重占5—10%称为成年型人口,1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成年型人口向老年型人口的转化以及在老年型人口内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都是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将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还给社会公共福利、医疗卫生等方面带来影响。

    老龄化发展四个阶段
    (1)1950年到1975年为老年人口的平稳发展阶段。在此期间,人口老年比从1950年的4.5%到1975年的4.4%,期间每年变化最大的仍不超过0.2个百分点。

    (2)1975年到2000年为人口老龄化的前期阶段。在这一期间,人口老年比从197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6.8%,但仍未达到老龄化的程度。

    (3)2000年到2030年为老龄化调整阶段。在这期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比例年均上升0.39%。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2000-2015年,少儿人口增长较慢,劳动人口迅速增加,老年人口增长加快;二是2015-2030年,少年人口开始减少,劳动力人口也出现下降,老年人口迅速增加。

    (4)2030年到2050年为高水平人口老龄化阶段。在这期间老龄化速度开始减慢,但老年比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老龄化具七大特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

    ——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将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城乡倒置显著。目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万-1900万人。

    ——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

    [结束语]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短时间内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群。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这个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城市贫困老人。如何解决这部分“弱势老人”的养老问题,无疑是一大难题。

    中国目前处于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黄金时期”,劳动力人口仍在不断增长。但是,大约10年内,劳动力人口将开始缩小,引发另一个问题: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估计,中国能在老龄化之前实现富裕吗?本网也将会做进一步调查和总结。

    专题部分文字引用包括《经济观察报》《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媒体,特此感谢。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1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