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回复: 0

粮油涨价与通胀无关 问题出在流通环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7 19: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 16:55 《财经》杂志网络版
                  

  在国际粮价上涨以及中国粮食供给相对于需求并不宽裕的背景下,国家战略性粮食储备主体全面控制市场粮源,导致粮价上涨
  年关临近,中国各地粮油价格骤然上涨。绝大多数专家均认为,此次粮油涨价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很低。而粮价上涨,问题出在流通环节,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储粮公司‘托市’收购太多了,投放市场又不及时。此外,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也影响国内市场。
  12月1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报道,由于中储粮公司等收购粮食有农发行贷款支持,而且今年年初“最低收购价”高出市场粮价,农民售粮踊跃,加之地方政府对“托市收购”赞赏有加,于是高层决定,不再限制最低价收购的小麦总量,而是由中储粮公司“敞开收购”。结果中储粮收购的小麦竟占到今年小麦总产量的40%以上。
  正是由于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最初大多数民营面粉厂商按兵不动,意在等中储粮公司停止收购后再到市场购粮。但谁也想不到,由于中储粮公司掌握了大部分粮源,在明年春节前最需要购进原料的时候,却买不到粮食。市场上各民营粮商和加工商因缺乏粮源,小麦和面粉价格自然上涨,同时引发副食品价格上涨。
  迫于各地粮价上涨,政府有关部门决定自11月初“开仓放粮”,并分别于11月3日、25日、30日、12月7日在郑州和合肥等地公开拍卖2006年中储粮公司新收购的“临时存储”小麦,总量超过400万吨,但平抑粮价的效果并不明显。
  所谓“临时存储粮”是指“国家指定中储粮公司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收购和国家组织进口、并委托中储粮公司临时存储的粮食”。通俗地说,就是中储粮公司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国内粮食和国家进口的储备粮。
  值得注意的是,11月初以来,政府投放市场的400多万吨最低价小麦,拍卖底价都高于当初的最低收购价,从而作为惟一的卖主——中储粮公司实现了“顺价销售”。对于中储粮公司来说,可谓“好事成双”:“托市收购抬高了粮价,高价卖粮又增加了利润。”这还被认为是今年粮食调控政策的成功之举。
  但在专家看来,这却是对中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讽刺: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远未成功,民营流通企业正在发育,现实中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垄断市场粮源的“巨无霸”——中储粮公司。专家指出,中储粮公司本应主责粮食战略性储备和管理,但现实中却以执行最低收购价为名,全面掌握粮源,抑制了民营市场主体的发育,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
  1998年,中国政府曾推出史无前例的“粮改政策”,所谓“按照保护价敞开收购,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收购粮食顺价销售”,其结果是给财政留下数千亿元的粮食“坏账”。
  “粮食储备本是为了应对粮食短缺,但是却与最低收购价结合起来,成为相关机构经营牟利的工具,甚至人为造成粮价上涨,这证明了决策者基本上没有汲取上世纪90年代以来粮改的深刻教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告诉《财经》记者。
  中储粮总公司前总经理高铁生也警告说:“粮食流通出现了逆市场化倾向,有些地区正在走回头路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财经》杂志网站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7 12: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