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8-18 07: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B
[解析] 重置核算法既考虑了价格因素,也考虑了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因素,因而可以估算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功能价值法和规模经济效益指数法计算的是复原重置成本还是更新重置成本,取决于参照物的重置成本是复原重置成本还是更新重置成本;同时要记住有这四种估算重置成本的方法。
2
[答案] D
[解析] 见教材P68公式2-32。
3
[答案] C
[解析] 见教材P67,价格指数法只考虑了价格指数的变化,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同时可以参见教师的电子讲义的详细讲解。
4
[答案] C
[解析] 见教材P44的公式2-7-1,评估值=10×(140%/100%)=14(万元)
5
[答案] C
[解析] [40×(1+20)3]×(100/120)=57.6(万元)
6
[答案] A
[解析] 参见教材P66。
7
[答案] C
[解析] 见教材P71。
8
[答案] A
[解析] 见教材P71。
9
[答案] B
[解析] 评估值=10万元×(8年/10年)=8(万元)
10
[答案] B
[解析] 见教材P73,功能性贬值=(4×2+40×0.6)×(1-25%)×(P/A,l0%,4)=76.08(万元)
11
[答案] D
[解析] 见教材P37,市场法是根据替代原则,采用比较和类比的思路及其方法判断资产价值的评估技术规程。可以说,替代原则是市场法的理论基础。
12
[答案] C
[解析] 根据教材P58公式,P=A/(r-s)得出评估值=500/(10%-2%)= 6250。
13
[答案] D
[解析] 见教材P50。
14
[答案] B
[解析] 见教材P58。
15
[答案] B
[解析] 本题要将未来的收益额分成两段折现:
第一段:1~3年,其收益现值之和应该使用教材58页公式2-24:
注意:公式中的A是评估基准日以后的第一期的收益100(1+4%)。
或者使用复利现值的方法:
P1=100(1+4%)/(1+10%)+100(1+4%)2/(1+10%)2+100(1+4%)3/(1+10%)3
=104/(1+10%)+108.16/(1+10%)2+112.4864/(1+10%)3
=104×(P/F,10%,1)+108.16×(P/F,10%,2)+112.4864×(P/F,10%,3)
=104×0.9091+108.16×0.8264+112.4864×0.7513
=268.44(万元)
第二段:第4年及以后的收益额现值之和:
P2=[100(1+4%)3/10%]/(1+10%)3
=[100(1+4%)3/10%]×(P/F,10%,3)
=1124.864×0.7513
=845.11(万元)
则该企业的评估价值=P1+P2=268.44+845.11=1113.55(万元)
16
[答案] B
[解析] 本题使用教材P59公式2-26:
注意:公式中的A是评估基准日以后的第一期的收益。
17
[答案] C
[解析] 本题计算使用教材56页公式2-15:
P=A×(P/A,i,n)=20×(P/A,10%,30)=20×9.4269=188.54(万元)
18
[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计算公式请参考教材P58的2-24。
19
[答案] B
[解析] 本题使用P59公式2-27,评估值=120×(P/A,i,n)+200×(P/F,i,n)=120×(P/A,10%,5)+200×(P/F,10%,5)=120×3.7908+200×0.6209=454.90+124.18=579.08(万元)
20
[答案] B
[解析] 本题需将收益分3段计算
第一段:第1~3年,使用复利现值系数计算:
P1=200×(P/F,10%,1)+220×(P/F,10%,2)+230×(P/F,10%,3)
=200×0.9091+220×0.8264+230×0.7513
=536.427(万元)
第二段:第4~10年,使用普通年金现值系数计算,然后使用复利现值系数将其折现到第一年年初:
P2=230×(P/A,10%,7)×(P/F,10%,3)
=230×4.8684×0.7513
=841.25(万元)
第三段:将第十年末的预计变现值300万元,使用复利现值系数将其折现到第一年年初:
P3=300×(P/F,10%,10)
=300×0.3855=115.65万元
评估值=P1+P2+P3=536.427+841.25+115.65
=1493.327(万元)
21
[答案] A
[解析] 本题应该使用教材P56收益法下,收益年期有限,资本化率大于0时的计算公式2-15,则该生产线经济贬值=10000×(1000-800)×(1-25%)×(P/A,l0%,3)=373.04(万元)
22
[答案] A
[解析] 见教材P62。
23
[答案] A
[解析] 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的差额就是功能性贬值Ⅰ(超额投资成本引起的功能性贬值),当使用更新重置成本时,没有这项贬值,但是使用复原重置成本时,有这项贬值;一般当两种重置成本都能够获得的时候,应该选用更新重置成本。
24
[答案] C
[解析] 见教材P63。
25
[答案] C
[解析] 见教材P63。
26
[答案] C
[解析] 参见教材P67。
27
[答案] A
[解析] 见教材P65,重置成本=80000+2000+1500+1000×1.20=84700(元)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 AB
[解析] 参考教材P37。
2
[答案] AC
[解析] 见教材38页。
3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核对市场法的理解,具体参见教材37、41、51页。B选项应该是“体现在某几项明显的因素上”而不是“体现在某一项明显的因素上”。
4
[答案] ABCD
[解析] 见教材41、50页。
5
[答案] ACD
[解析] 见教材P53。
6
[答案] BCE
[解析] 教材P54,资产收益额应该是未来客观收益,而不是历史、实际收益。
7
[答案] ABCDE
[解析] 见教材P54。
8
[答案] ACD
[解析] 见教材P56。
9
[答案] AB
[解析] 见教材P62。
10
[答案] ABCD
[解析] 见教材P63。
11
[答案] ACDE
[解析] 见教材P64-P69,也可以参阅教师电子讲义。
12
[答案] ABCD
[解析] 见教材P76。
13
[答案] ABD
[解析] 教材P70,统计分析法属于重置成本的测算方法,而其他三种方法属于实体性贬值的估算方法,注意教材没有专门把统计分析法作为一个专门方法独立介绍。
14
[答案] BD
[解析] 见教材P63,资产的复原重置成本与更新重置成本,二者的共同点体现在都是以现时价格来计算的,同时不论是复原还是更新重置成本,都要求与被评估资产具有同等功能。
15
[答案] BC
16
[答案] BE
[解析] A和C是功能性贬值,D是实体性贬值。
17
[答案] ABCE
[解析] 见教材P78。
三、计算题
1
[答案] (1)计算资产利用率:资产利用率=50400/57600×100%=87.5%
(2)确定成新率:成新率=8/(20×87.5%+8)×100%=31.37%
(3)确定功能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3×(1-25%)×(P/A,10%,8)=2.25×5.3349=12(万元)
(4)由此可以确定评估值:评估值=480×31.37%-12=138.58(万元)
该资产的评估价值为138.58万元。
2
[答案] (1)首先将未来5年的收益额折现求和:
P=13/(1+10%)+14/(1+10%)2+11/(1+10%)3+12/(1+10%)4+15/(1+10%)5
=13×0.9091+14×0.8264+11×0.7513+12×0.6830+15×0.6209
=11.8183+11.5696+8.2643+8.196+9.3135
=49.1617(万元)
(2)求第六年以后的收益额的现值:
P2=(16/11%)/(1+10%)5=90.32(万元)
(3)确定该企业评估值:
评估值=49.1617+90.32=139.48(万元)
因此,该企业的评估值为139.48万元。
提示:注意折现率和资本化率使用上的差别。
3
[答案] ⑴采用环比物价指数计算设备当前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资产的账面原值×(1+价格变动指数)
=120×(1+4%)×(1+4%)×(1+4%)×100%
=120×112.49%
=134.98(万元)
⑵资产的实体性贬值
甲企业在购入该设备后一直未将该设备安装使用,并使设备保持在全新状态
资产实体性贬值=0
⑶计算该设备的功能性贬值:
(P/A,10%,10)=[1-(1+10%)-10]÷10%=6.1446
该设备的功能性贬值
=(0.12×2×12+4)×(1-25%)×(P/A,10%,10)
=6.88×(1-25%)×(P/A,10%,10)
=6.88×(1-25%)×6.1446
=31.71(万元)
⑷计算该设备的经济性贬值:生产80万件设备的重置成本
=资产的重置成本[1-(现在生产线的实际生产量÷设计生产能力)X]
=134.98×[1-(80/100)0.8]
=134.98×(1-0.84)
=21.60(万元)
⑸设备于评估基准日的评估值
=资产的重置成本-资产实体性贬值-资产功能性贬值-资产经济性贬值
设备于评估基准日的评估值=134.98-0-31.71-21.6=81.67(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