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第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问题的衡量
1、两部门(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均衡条件:S=I。
2、三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均衡条件:S+NT=G+I,其中,NT=T-Tr,表示政府的净税收收入。(2009.一.17)
3、四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均衡条件:S+NT= I+G+(X-M)。
4、一个经济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条件有两种表达方式:
(1)要素市场的货币流动等于产品市场的货币流动——总供给=总需求。
(2)“漏出”=“注入”——
如果总供给总需求,或“漏出”>“注入”,则可能会导致失业问题恶化。
5、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经济活动水平最核心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2010.三.65)
(1)从生产角度看GDP——
GDP度量了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2010.二.49)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的经济领土内长期从事活动的单位。
6、名义GDP与实际GDP:
(1)名义GDP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来测算GDP;
(2)实际GDP是以同一个价格水平来计算不同时期的GDP;
(3)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缩减指数可以较准确地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2010.三.66)
7、潜在GDP(也称为自然GDP)是指可以长期持续的、实际GDP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它是经济体的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潜在GDP也被定义为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1)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实际GDP与潜在GDP常常会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被称为产出缺口或GDP缺口。
GDP缺口=实际GDP-潜在GDP 或者 GDP缺口=(实际GDP-GDP)/潜在GDP
(2)如果实际GDP的水平超过潜在GDP,即GDP缺口为正值,这时“经济过热”;
如果实际GDP的水平低于潜在GDP,即GDP缺口为负值,这时“经济过冷”。(2009.三.68)
8、其他经济问题指标:
(1)国民总收入GNI(旧称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2010.一.16)
由于GNI是从收入获取的角度度量经济活动的成果,因此与GDP相比,它能更好地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富裕程度。
(2)国民收入净值NNI=N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3)国民可支配收入NDI=CNI+来自国外的无偿转移-付给国外的无偿转移
9、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2010.二.49
(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耗减和对环境的破坏;
(2)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福利的变化;
(3)不能准确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