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销售预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销售预测实际上是对未来销售量(收入)进行预测,是根据该公司或行业历史数据,利用一些公式(模型、方法)进行预测的。分为趋势预测、因果预测二个方面。趋势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因果主要是从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角度。1.趋势预测分析法1.1算术平均法即简单平均:各期(年)销量求和/期数Y=∑xi/n Y:预测值 xi第i期的销量1.2加权平均法Y=∑wixi wi(第i期权数)一般离当期赿近的或赿正常的年份权数会大一些,总权数和为1,各期给什么样的权数值,实际上是主权成份很大。建议:做例9-1,9-2体会简单平均(算术平均)与加权平均的用法。太简单了,做一半次足够了,但也不要太轻视,仍要认真想一下。 1.3 移动平均法
体会公式时,可以比如:m=3期,n=7期时。站在第n(7)期的起点,预测第八期时的销售量(收入)Yn+1,如果设置了按前m(3期)均值来作为未来一期(此处第八期)销售量(收入)的预测值的话,则第八期预测值为第5、6、7期销售量(收入)的均值。如果想更准确一些的话(即表达出收入的某种正常的增长态势,即正常发展的公司收入应当逐年增长,如果以此为前提,上述算下来第八期收入预测值会小于第七期,反而下降了,所以要修正一下),要加上一个什么,移动平均法加上了第n+1期相对于第n期增加的值,即形成以下公式。(平均)Yn+1=[Xn+Xn-1+Xn-2+…+Xn-(m-1)]/m ①修正后(平均)Yn+1=原(平均)Yn+1+(Yn+1-Yn) ②注意②中数据都是平均值,即Y此处即是均值的意思,X值才是某期的销量(收入)。为何要从第n-(m-1)期加到n期?因为预测第n+1期,要从第n期往前加m期(按m期设置移动平均),一般考试时最多4、5期,直接数也行!也可以这样体会,Xn中的n可以理解为n-0,从0数到m-1,就是m个值,(从1数到m是m个值,首尾都少1)。实际上理解了移动平均法公式意思就行,字母根本不需要记。总之,这样算下来,移动平均法仍然比较小(保守),且由于仅用前m期数据,加修正也只加了1期,代表性略差一些;不过由于更少用很久以前的数据,结果显得比算术平均法更加靠谱一些。建议:做例9-3,体会这个公式的运用1.4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一种加权平均法,但加权的有个性,一是只有两个值加权,另一个是一个是虚值,一个是实值,比如预测今年的销售量,以去年的销售量(已知值,实值)与去年年初对去年年末(即预测时的现在,今年年初)销售量的预测值(虚值)进行加权,且给预测基期的实际销售量的权重取了个高大上的名称平滑指数a,让其根据情况在0.3-0.7之间变化(平滑),实际上有点像给实值权重大些,还是给虚值权重大些,主观意味很浓。其公式为:Yn+1=aXn+(1-a)YnXn 第n期的实际销量,即预测基期实际销量Yn 预测前期对预测期现在(基期)的预测值 2.因果预测分析法主要为回归直线法Y=a+bxY:销量(预测值) x指与销量有线性关系的因素假设前提:假定影响销量Y的因素为x(如广告费)。回归直线法需要大量历史数据。a=(∑y- b∑x)/nb=(n∑xiyi-∑xi∑yi)/[n∑xi2-(∑xi)2第二章有理解与记忆法这样通过历史数据求出a,b值后,如果影响因素x值预测基期已知,就可以通过线性公式求出y(销量预测值)了。建议:做例9-5,体会b,a及Y的计算。销售量预算本身是面向未来的,让历史告诉未来,当然也没有错,但趋势分析法过于依重数学运算,感觉没那么必要,还是简单些好,当然,理解期含义,公式也不复杂;因果预测分析法,由于更注重数据间因果关系,好像更好一些。当然,考试这些方法是应当掌握并会运用的,理解为主,理解了各种方法的含义,多练习几次,自然就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