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并账、并表问题是关键:
同一控制下:账面价值、3张表
非同一控制下:公允价值、1张表
核算范围:
子公司(>50%):成本法、需合并报表(如我们的检测公司);
合营企业(=50%):权益法、不合并报表;
联营企业(20%—50%):权益法、不合并报表;
无报价、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注:如果在活跃市场有报价,即使准备长期持有,也要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第一部分:成本法
一、概念
核心为按投资成本核算。
二、核算范围:掐两头
子公司(>50%)、(
三、核算方法
一)初始计量
按投资成本入账。
1、
因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相关概念:吸收合并:A+B=A
新设合并:A+B=C
控股合并:A+B=A+B(控制关系)
1)集团内并购:
按账面价值并账并表,差额调整资本公积(首先调整“资本溢价”明细科目),死活不走利润表,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注:为企业合并发行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费用应当计入所发行债券及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股票发行手续费等应抵减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溢价收入,不足时冲减留存收益。
通过股权置换进行投资:
优点:投资方无货币投入。
缺点:被投资方利润分流,甚至失去控制权。
2)非同一集团内的企业合并。
按公允价值并账并表,相关费用资本化,差额计入当期当期损益。
A、
一交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
合并成本为购买方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关直接费用。
B、
多交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
合并成本为第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a、成本法→成本法:原账面价值加新支付公允值。
b、权益法→成本法:追溯调整原入账价值,再加新支付公允价值。
2、
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1)
以支付的购买价款入账:
注:包括直接相关费、税金等,不包括已宣告未支付利息(作为应收项目入账)。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2)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注:不包括已宣告未发放股利(作为应收项目入账)。
3)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约定不公允者除外)。
借: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为公允价值)
贷:实收资本(约定价值)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二)持有期间的核算(后续计量)
1、
投资收益:
宣告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
减值:
按“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处理。
账面价VS长期股权投资的未来净现金流量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我建议按投资项目设明细)
注: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