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海水淡化新技术有望缓解水荒
一项解决我国沿海城市水荒、科学高效的海水淡化创新发明专利,以变革的思维,整合运用了已有的成熟技术,不但能解决“水荒”难题,而且还能够将海水淡化变成一个低价格、零污染、高回报的产业。这项称为“高效益零排放海水淡化综合利用的组合生产工艺”发明,最近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正在进入产业化阶段。
日前,记者在辽宁大连专程采访了“高效益零排放海水淡化综合利用的组合生产工艺”新发明专利的持有人、著名的科技发明家葛文宇先生。
海水淡化领域的产业变革
葛文宇说,他的海水淡化新发明,与传统工艺不同,是逆向思维的产物。
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其中被应用较多比较成熟的淡化技术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LT-MED)、反渗透(SWRO)RO膜、电渗析(ED)技术等四种;前三种方法是淡化法,是从海水中取水的,第四种方法是浓缩法,是从海水中取盐的。
应用上述四种海水淡化技术,目前世界上还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海水淡化生产成本偏高,平均每获取1吨淡化洁净水需要人民币6至10元;二是经淡化后产生的大量浓盐水(含盐浓度高达4.5%至6%)又重新被排放回海里,造成局部海域范围内海水含盐量增高,破坏了海域的生态平衡。
葛文宇说,他的海水淡化专利技术发明,可圆满地解决上述两个难题。他的发明设计思维是:整合和运用多专业已有的成熟技术,在提取加工多元素的海洋产品的前提下,兼得淡水。
传统的海水淡化发明忽略了海水是“多元素液态矿”的本来面目,海水中富含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硅、氟、铀等物质,还有各种有机生物如海藻等。葛文宇的海水淡化发明使海水淡化过程中形成的海洋高科技产品都是市场热销产品。如某种海洋生物提取物掺配到洁净食盐中,可生产出高档次的保健营养食盐;在国外,这种食盐的市场销价达每公斤20元。
葛文宇透露,以日淡化1万吨淡水的产业规模算,每天综合生产成本不超过10万元,收益可高达100万元。
什么产业能获取如此大的利润?这项技术发明可以利用饱和盐水加工各种盐化工产品,如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碳酸钠等;整个海水淡化工艺技术新发明体现了和谐产业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全方位进行能源、热量循环回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