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一、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在经济学中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效应。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实质在于私人成本的社会化。从经济学原理分析,外部不经济是由于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缺损以及对于环境资源使用上的社会贴现率与私人贴现率不一致,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产生了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纯收益和社会纯收益的不一致。由于社会成本相当于私人成本加上外部成本,社会纯收益则相当于私人纯收益减去外部成本,因此为了使社会纯收益最大化,应设法减少“外部成本”(由外部不经济导致的社会污控成本),才能在社会纯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使社会成本最小化,实现“最优污染水平”。社会成本最小化就是“外部成本”的完全内部化,是环境管理手段作用于排污企业的结果。环境管理就是要将私人生产产生的外部成本重新进入私人成本的过程,在降低外部成本中社会成本也在降低,直至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等,重新回到污控的“帕累托最优”。
二、主要环境管理手段在调动排污方内在动力上的不足
环境管理手段是使外部不经济效应内部化的实现方式。目前人们在环境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强制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这三种方式。强制手段虽具有严肃规范可操作性强特点,但缺乏刺激企业自觉控制污染的动力。对那些已经达到国家强制排放标准的企业,强制手段在进一步削减污染、做好污染预防的作用大为减弱,甚至失去作用。经济手段是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到排污方的成本与收益中,因此必须建立在相对完善的“信息”获得基础上。由于排污方与政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状况,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确定排污方的边际污控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信息,因此很难将不能全货币化的外部成本通过类似“庇古税”和其他经济手段精确的内部化。例如中国现行的COD排污收费标准还不到治理污染平均成本的一半,对于污染者而言宁可继续排污也不愿意投资治理,经济手段的作用就难以发挥。教育手段在提高环境支付意识降低制度实施成本(如污染预防及减少监督的交易费用方面)广为运用,其有效性是建立在“良心效应”和“黄金律”基础上的。通过道德教育使“良心效应”抵消当事人外部不经济程度,因此受到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平的制约,是一项难以超越现实的长期的工作。另一方面,教育手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缺少明确的实现形式,因此只能在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形成公众广泛参与环保、自觉污染预防方面间接产生作用。
三、自愿性环境管理手段
自愿性环境管理在西方存在多年,但在我国还未将其作为正式的环境管理手段加以研究,这种情况已经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下的环境管理形势。随着不同经济所有制得到确认以及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国际上通行的行业内部环境管理、环境标志、清洁生产等各种管理方式随之引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民经济加速与国际接轨,经济运行模式宏观管理调控都在发生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也就日益显现。例如在一些外资为主的开发区的环境管理,如何将强制手段与跨国公司适用的自愿性管理手段相结合?急需加以总结。
1.定义与背景。自愿性环境管理是指:由各类国际组织(如UNEP、ISO、国际商会)工业协会发起的在法规要求之外,旨在推动排污方改进环境行为的各种自愿性环保宪章;环保行为准则;环境管理标准。它的特点是:与传统管理手段相反,管理的主体变换为工业协会和参加行动的排污企业。自愿性环境管理起源于著名的“21世纪议程”的推动。20年来,经过国际组织的不懈努力,全球环境意识普遍提高,期间环保组织和第三方中介组织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使得自愿性环境管理手段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和实施。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自愿性环境管理手段主要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清洁生产;环境标志;欧盟的EMAS;化工行业的“责任关爱行动”;石化行业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其中ISO14001认证是近年来发展最快,也是规范最清楚,以ISO国际标准方式发布的自愿性环境管理标准。从1996年至2002年,全球建立ISO14001EMS并通过认证的各类组织超过32000家,中国也有超过3000家各类型组织达到ISO14001国际标准通过了认证。由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广泛适应性,不仅有效兼容了以往各种自愿性管理手段内容,而且对于强制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还具有强化作用,因此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最快的自愿性环境管理手段。
2.优势与特点。自愿性环境管理手段在内化企业外部成本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一是管理手段的主体发生变化,污染控制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大大降低了因政府与排污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成为最有效地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为私人成本的手段;降低了政府监测和不断修订统一标准的交易费用和监督执法的制度成本;促进了企业防治污染、生态保护工作的落实。特别是自愿实施ISO14001的企业必须承诺遵守国家环境法规,从而有效推动了国家各项法规标准的落实。二是强制手段在法规标准的制定上“一刀切”的办法,很难考虑不同企业边际污控成本的差异。尤其是对已经达到政府规定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