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世界自然基金会20日发布报告警告说,亚洲五大河流已经成为世界上遭破坏最严重的河流。水体污染、气候变暖等因素是影响这些河流生态环境的主要威胁。
亚洲河流占“半壁江山”
世界自然基金会20日在这篇53页的报告中说,亚洲的长江、萨尔温江(中国境内称怒江)、印度河、恒河和湄公河(中国境内流段名为澜沧江)已经跻身世界上遭破坏最严重的河流之列,在前十名中占据“半壁江山”。
除了亚洲的这五条河流外,欧洲的多瑙河、北美的格兰德河、南美的拉普拉塔河、非洲的尼罗河和澳大利亚的墨累河也榜上有名。
报告说,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遭破坏最严重的河流“已经面临最严重的威胁或正在承受最糟糕的后果”,河流中的大量淡水生物灭绝,水资源严重短缺。
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各国政府防止淡水生态系统过度开发。世界上总共1万种淡水生物中,如今已经有约五分之一灭绝或濒于灭绝。
世界自然基金会还呼吁,各国政府应从根本上采取措施,保护河流、湖泊和湿地,才能为生活在这些河流流域的数以亿计人口提供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并保证农业用水。
威胁因素多种多样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报告中说,在物种入侵、污染成为严重问题的同时,蓄水、气候变暖等也成为威胁河流生态环境的最普遍、同时也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
报告举例说,中国的长江由于沿岸地区快速发展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和水土流失问题,导致污染问题非常严峻。
此外,湄公河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过度捕捞。而在亚洲的萨尔温江、南美的拉普拉塔河和欧洲的多瑙河流域,修建堤坝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危害到河流中淡水生物的生活环境。
全球变暖给捕捞淡水鱼造成严重影响。报告以非洲的某些地方为例说,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大幅度改变水位和鱼类数量。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淡水项目主管杰米・皮托克则认为,这些河流面临的威胁因素多种多样,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内在关联。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不是针对某一因素的单独措施,而是一个全面方案。单一措施很可能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呼吁各国采取行动
针对这些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的河流,尤其是亚洲河流,皮托克说,各国政府和企业十分有必要行动起来,解决它们面临的问题。
皮托克还特别肯定了中国在防治河流问题上已经做出的工作。“当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他们也拥有足够资源制定出解决方案。”
“中国政府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向许多领域的专家展开积极咨询。……有关措施已经制定就位,不久就将实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