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9|回复: 7

话说岩土工程注册专业考试(引自高大钊文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21: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话说岩土工程注册专业考试之三
“怎样掌握技术标准?”----作者:高大钊教授(同济大学)
上一期讨论了注册考试面向“大岩土”的问题,提出了岩土工程三个特点之一是“岩土工程服务于各类主体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是这些主体工程的组成部分”。这一特点要求岩土工程师必须具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对土木工程中各种主体工程的岩土工程问题具有评价和处理的能力。那么,在注册考试中如何考核工程师的这一能力呢?
  专业考试主要考核工程师在岩土工程领域中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知识两者不能偏废,都是需要的。如果只有局部的工程经验而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那就很难具有适应性,不能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也不能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就不具备注册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注册考试不仅要考核岩土工程师已经能做什么,而且还要考核岩土工程师可能会做什么,具备多大的发展余地。
考核岩土工程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考核对技术标准理解的正确程度和运用技术标准的熟练程度。这是因为技术标准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准则和依据,很难设想不熟悉技术标准的工程师可以处理好工程问题。
但我国岩土工程技术标准数量之多却是世界第一的,根据2003年初的统计,我国现有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技术标准总计有318本,其中国家标准34本,行业标准234本。能否要求工程师全部掌握这318本标准呢?显然是不行的,因此经过精选,考试大纲规定了必读的31本标准。规定的技术标准数量已不算少,况且各种标准之间差异纷呈,矛盾百出,对同一个岩土工程问题,在各本标准中公式各异,参数千差万别。我国现有技术标准体系的这种复杂性,给大家造成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困难。如此庞大的技术标准体系是计划经济时代留给我们的一份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和改造,其中不乏重复、类同的,强词夺理的。在这些标准之间,对同一个技术内容,却存在着不同的规定,而不同的术语可能指的又是同一个问题,此类现象比比皆是。总之,这也是使广大同行感到考试复习时难以承受、不堪重负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对待技术标准,如何处理考试大纲与技术标准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一. 我国岩土工程技术标准的形成
  在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控制体系中,目前主要的控制性文件称为“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简称为“技术标准”或“标准”。但落实到每本标准的具体名称,大多则称为“规范”,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次一级的称为“规程”,如《铁路规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这种名称的习惯,也反映了我国工程技术文化的一个侧面。何为规范?规范乃工程技术的准绳,规者为规和矩,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范者范例也,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乃知识财富,作为范例供后人借鉴或予警示。规矩与范例构成技术标准的主要要素,因此,技术标准在工程技术中具有执牛耳的地位,对工程质量与安全起关键的作用。
  1950~1960年代,我国主要按前苏联的НиТУ 127-55和СНиП  II -Б.1-62的规定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对我国岩土工程界的影响非常深刻,许多老一辈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在使用前苏联标准的过程中学习和熟悉工程建设标准的。
1970年代前期和中期,各部门制订了一批岩土工程标准,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分别于1974年和1977年颁布执行,标志着我国开始有了岩土工程勘察和设计的标准。但在这一次编制的过程中,由于各行业的习惯做法不同和部门之间的隔阂,各行业的技术标准之间已经开始出现比较大的差异。
1980年代,我国岩土工程标准进入了形成体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岩土工程标准改变了过去完全受前苏联工程标准影响的模式,开始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部分方法或者是变异了的方法,使我国的岩土工程技术标准成为一种混合的体系。在这个时期中,大量的部门技术标准进一步强化,国际上两大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在我国的交织和冲突也开始显现,出现了行业标准之间许多重大矛盾和不协调。
1990年代的岩土工程标准化的特点是进一步完善体系和采用先进的勘察手段、试验技术和设计方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比较大的发展。但在这个时期中,由于事故频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对技术标准执行的检查力度,进一步暴露了我国岩土工程技术标准体系设计和实施中的弊端和内在矛盾。
例如,上述34本国家标准中,跨行业的通用性标准仅11本,其中竟没有一本国家标准能够有对整个土木工程都适用的岩土工程问题作设计原则的规定,这说明国家标准缺乏对各行业的岩土工程进行技术控制的能力;同时在国家标准中却出现了大量标明是行业性的标准,其中,不是跨行业的建筑工程类标准就有11本,而其他行业的只有很少数几本入选为国家标准,如电力、铁道行业是有关抗震的设计标准而水利行业却是有关勘察的标准。这说明对列入国家标准系列的条件掌握上是非常混乱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这样一个技术标准体系,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专业考试又将这一矛盾进一步突出了,从领导部门到企业,都深深地感觉到技术标准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1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大岩土的方向制订的考试大纲与数量众多的岩土工程技术标准之间的矛盾,固然给试题设计和应试工程师的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这种矛盾却能够推动行业的改革,促进工程师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
成了考试的唯一好出了!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2 05: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位有人说,如果对于一个才毕业的本科大学生,想通过注册岩土工程师的两次考试,最快也要五年,有这五年的时间,就是考研,考博也通过了!可想而知,这个考试是多么的凶狠!但是依旧有那么多人在考,我想这就是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魅力(先姑且这样叫吧)吧。每年那么多的大学生毕业,加入到工人阶级的行列,大家都想有一个好的前程,所以很多人参加注册资格的考试,包括岩土的!但是拿上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证又能干些什么呢!看看哪些拿了注册资格证的人吧,又很多是大学里面的教受,还有一些就是考核通过的!他们基本上不搞什么岩土的,然后就持证挂靠,而哪些真正干活的人,由于时间‘精力的原因,怎么也通过不了,拿不上证,这真是,也才是岩土最大的尴尬,
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望大家批评指正!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2 12: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考研(硕士、博士)毕业后,使表明此人的学历比大本高一节,并不等于此人在生产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勘察)的经验与工作能力都很强,他要求毕业后从事本职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报考注册师。而且注册师的录取是有一定比例控制。如这几年注册结构是全国的比例是控制在10%左右。好好品味!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2 21: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everli朋友说得一针见血啊,但是正因为难,才值得我们去考啊!!~~~~~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04: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有什么用处,但是不考也不行亚,如果到时候用到了要是没有,很尴尬的,这是我们的一块敲门砖。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3 17: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3 22: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考注册岩土还是有些好处的
1.可以扩展知识面,要通过专业考试,几乎把地质相关的基础书籍都要拿出来翻一翻,各种勘查规范也要看一看。
2.可以作为自己跳槽的一个砝码,即使没有跳槽,也可以成为自己和单位讨价还价的砝码。
3.挂靠出去,每年有一笔不小的收益。
国和论坛是以专业提供建筑工程、金融会计、国家公务员、职业资格、学历认证、计算机及外贸等九大类100多种考试的考试资讯、考试交流、试题资料下载、考试服务和学习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最新帖子|国和论坛 ( 京ICP备12043779号-9 )

GMT+8, 2025-4-11 17: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