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1.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
取水河段的径流特征;
河流的泥沙运动(推移质和悬移质)及河床演变;
河床与岸坡的岩性和稳定性;
河流的冰冻情况;
⑤河道中水工构筑物及天然障碍物。
2.推移质是指沿着河床或接近河床运动(不动即为床沙)的颗粒较大的泥沙。
悬移质是指由于受紊流的向上分力作用而悬浮在水中随水流而运动的颗粒较小的泥沙。
3.地表取水构筑物的分类,形式,优缺点
第一类: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分类: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
主要缺点:当河水水位变化较大时,构筑物的高度需相应地增加,因而工程投资较高,水下工程量较大,施工期长,扩建困难。
(一)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无需在江河上建坝,适用于当河岸较陡,主流近岸,岸边水深足够,水质和地质条件都较好,且水位变幅在一定范围的情况,但水下施工工程量较大,且须在枯水期或冰冻期施工完毕。
根据进水间与泵房是否合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两种。
特点: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将集水井和泵房合建在一起。其特点是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路短,运行安全,维护方便;但土建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
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将集水井和泵房分开建立,对取水适应性较强,应用灵活,土建结构简单,施工容易,但吸水管长,运行安全性差,操作管理不便。适用于地质条件差的河岸。
(二)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1.适用范围:适于河床稳定,河岸较平坦,枯水期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又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
2.类型;按照进水管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流管取水式、虹吸管取水式、水泵直接取水式等。
(三)斗槽式
一般有岸边取水构筑物和斗槽组成,适用于:岸边地质条件较稳定、主流离岸较近、河流含沙及冰凌量大又要保证一定的取水量。
斗槽的类型按其水流补给的方向可分为顺流式斗槽、逆流式斗槽、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和双向式斗槽。
(1)顺流式斗槽:斗槽中水流方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顺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较高但冰凌不严重的河流。
(2)逆流式斗槽:逆流式斗槽中水流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适用于冰凌情况严重、含沙量较少的河流。
(3)侧坝进水逆流式斗槽:适用于含沙量较高的河流。
(4)双向式斗槽:这种型式的斗槽适用于冰凌严重(冬季)且泥沙含量高(夏季)的河流。
第二类: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一)浮船式取水构筑物
将取水设备直接安置在浮船上,由浮船、锚固设备、连络管及输水斜管等部分组成。
浮船采用锚、缆索、撑杆等加以固定,称为锚固。
优点:浮船式取水构筑物的特点是无水下工程、投资省、上马快,有较高的适应性。
缺点:船体受风浪影响大,操作管理较繁琐如变更接头移动船体,供水安全性不足。
(二)缆车式取水构筑物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由缆车(泵车)、缆车轨道(坡道或斜桥)、输水斜管和牵引设备等部分组成。
适用条件:河床较稳定、河岸地质条件较好、河流水位变幅在10-40m或更大,水位变化速度不大于2m/h、无冰凌、漂浮物不多的河流。
优点:缆车随着水位变化移动方便、稳定,受风浪影响小,有较高的适应性。
缺点:施工工程量大,只取岸边表层水,水质不能保证。
第三类: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有低坝式和底栏式两种,目的是提高水位,便于取水。
(一)低坝式:由拦河低坝、引水渠、取水泵房等组成。
1.固定式:特点是利用坝体形成的水位差蓄积水流,设置冲沙闸和进水闸分别将泥沙冲至下游以及取用水流,适用于枯水期流量小,取水深度小,推移质较多的山区河流。
2.活动式:特点是施工快,材料制作成本低,但袋体易磨损和老化,寿命短。
(二)底栏栅取水构筑物
特点:能够通过坝顶带栏栅的引水廊道引水;沉砂池可以去除粗大的颗粒;河水携带的推移质、漂浮物和冰凌经坝顶溢流至下游。
适用于:河床较窄,水深较浅,河底纵坡大,大颗粒推移质或漂浮物较多的山区河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