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中国的环评并非“走过场”-转自贾老师
http://jsy3928.blog.163.com/blog/static/1066505920133176931982/
前段时间,针对某高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一事儿,有人称“我国的评价程序,都是本着对人体健康、环境要素“没有影响”去评价的。这种基本思路,就决定了大家不把环评当回事儿“、“环评是走过场”等。本人对此不能认同!
实际上,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对环评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审查过程也是十分严格的。如果深入了解一下环评技术工作就会知道,对绝大多数环评单位而言,根本不敢将环评视为“摆设”和进行“走过场”式评价。在当前这种情况下,环评单位对其所承担的项目都是严肃、认真、紧张地进行着环评,是不敢怠慢任何一个项目。如有怠慢则必然面临查处,那是环评单位找死!因为环评报告编写出来后,任何一家技术单位都要经过多级审查才能报出,而报出后,又要经过评估专家审查甚至多次专家审查,以及行政的管理审查、审批。而每一关都是“不容易”过的。对于做环评技术工作的人员而言,在编写报告过程中是苦不堪言的,环评绝对是一个苦差事儿。所以有人吼出:“珍惜生命,远离环评”之言。如果遇到胡评乱审,甚至故意刁难、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进行审查的专家,那环评单位的技术人员简直就是陷入“求生不能,求死不易”的境地。各环评单位均面临着多方面的巨大压力,相信广大环评技术人员应该是有同感的。
由于环评承载的内容太多太多,这些年来,以环评为由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中国特色及社会现实客观存在的问题,以及环评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还有很大的缺陷,要求环评“完美”至少在目前还是不现实的,也是达不到的。没有“完美”的环评报告,只有反复审查,不断修改、补充的环评报告。
关于“国家重点工程总是最终能通过环评审查”这一情况,应该说是十分正常的。因为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发展的重大工程都不是轻意就进行的,甚至经历数年研究才慎重做出决策的,多是中央做出的决定。如果不能通过环评审批,那国家怎么发展?但环评审查、审批过程也是经过很多曲折的,不是容易的,反复修改、补充是必然的。例如,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我们相信环保部的环评审批是十分认真和慎重的,是负责任地进行审批的,绝对不是因为国家重大工程而轻率通过环评审批的!
至于个别地区为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GDP的增长而出现的不做环评就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干脆“不走过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那应该追究建设方的责任,更应该追究地方政府及其领导的责任,而不是环保部门,更不是环评单位!如果有让环评走过场的,一定是有其他社会原因或问题的,那不是环评的主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