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29 03: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1生产工艺
氨分解气体发生装置以液氨为原料,经汽化后将氨气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催化剂作用下,氨发生分解成氢氮混合气体,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H3==3H2+N2-22080卡
即在标准状况下,1千摩尔氨完全分解可产生氢氮混合气体44.8Nm,并吸收热量11040千卡。也就是1kg液氨完全分解能产生2.64Nm氢氮混合气体,根据化学方程式,分解气体由75%H2,和25%N2组成。
1.2事故类型
经过对氨分解炉区所有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出氨分解设备易发生以下生产安全事故:
1)液氨泄漏事故
2)分解气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3)中毒和窒息事故
1.3危害程度分析
液氨泄漏、分解气体着火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发生,易造成人员伤亡、生产工艺装置损毁事故,因此氨分解储氨罐,氨分解设备,输送管道、各阀门是需要控制的重点。
1.4事故发生的诱因
1.4.1液氨泄漏事故易发生在季节交替之际,由于气温的变化,设备基础的沉升会造成液氨输送管道因外力折断,形成泄漏点。如果不及时发现,会造成液氨大量泄漏,造成人员的中毒事故。
1.4.2分解气体管道也可能由于气温的变化,基础的沉升会造成输送管道因外力折断,或者腐蚀严重造成的气体泄漏事故。如遇明火会造成氢气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
1.4.3设备检修、操作过程的危险因素分析
1)氨分解设备在检修更换时,无防护措施和专职监护人,易发生氨气中毒事故。
2)液氨和氨分解气管道,若在停炉、送气过程,在长期停车后开车时,未按技术规定清扫管道,未检测氨气和分解气的含氧量,一旦管道内含氧量超标,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3)进入氨分解设备内部作业应有两人以上,设备必须进行置换合格后方可进入设备,且设备外有专人负责监视、联系,若违反规定,无专人负责指挥、联络,一旦发生氨气中毒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
1.5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5.1针对液氨泄漏事故应加强巡检,每半小时检查一次,。控制火源,严禁一切可能引起火灾的激发能出现在现场。
1.5.2加强管道基础沉升的检查,定期进行监测如有变化及时处理。定期对管道、罐体进行壁厚检测,管壁太薄及时更换。发生泄漏事故及时关闭气体来源的阀门,穿好防护服方可对设备进行修理。
1.5.3按规定对特种设备、安全设施进行检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1.5.4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职工的素质、应变能力和自救能力。
1.5.5在氨分解炉危险区域检修动火。动火单位必须事先向消防管理部门提出动火申请,并根据消防管理部门提出的安全预防措施,做好灭火准备工作,并备有足够的急救防护工具和消防器材,批准单位应派员到现场监督。
1.5.6在检修过程中,严禁在生产设备上接电焊机的回路线,或在上面引弧打火,或打击、碰撞。若违反规定,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