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所有资料全部下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对于最近两会期间环境问题热议,其中我们当然最关心的还是环评改革问题,但是环评涉及很多环节,我们作为业内人士,有没有认清环评改革正真的起点呢?
对于我来说,从业8年,注册环评师,一家资质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从项目信息源开始,业务洽谈,合同签订,资料收集,监测方案,大纲报告编制,资质管理,技术审核,专家评审,报告修改,报批等环节均较为熟悉。
从业这么多年,也见到了环评的各种弊端,黑暗。但是不能否认环评起到的作用,有直接的污染治理规范,也有间接的环保宣传教育。环评改革何去何从?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适者生存。人类社会的进步靠什么?利益驱动!!
利益驱动,是任何一件事情的本质,这里的“利益”包含很多方面,翻译成我们的汉语就是“钱”,环评的改革起点就是钱。这个钱这么驱动环评行业呢?
我们现阶段环评单位是直接和建设单位签订技术咨询合同,中国自古就有古话,“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就是环评乱象的根本起点。作为一家技术咨询机构的企业,它需要生存,利润,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环评企业还站在公正,科学的立场上,那么这家环评单位估计离倒闭也就不远了。环评后续的乱象皆是起于此。
现阶段很多人提出建立第三方基金平台,作为类似淘宝之类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其实也只是解决了表象而已。最终还是企业出钱,环评单位收钱。如果这个时候企业出钱了,但是环评单位总是出具不可行的结论,或者各种问题耽误项目进展,那么一次两次还行,如果次数多了,不光是企业不满意,地方也不会满意的,环评单位免不了被更换的命运。
现阶段国家大政方针提出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事业单位这种考国家发工资的单位才能真正的做好环评。
(以下是个人浅见)国家设立环保税,企业交税,不再缴纳和环保任何相关的费用。由国家选定环评单位进行环评,评价项目建设环保方面是否可行。环评单位的费用由国家环保税支付,具体的额度可以由地方税务,环保以及环评单位等相关部分指定规范。以此将企业和这些第三方技术咨询机构的利益链条砍断。
没有利益就没有驱动,那么环评单位也没必要为了满足企业的需要而制造那么多的乱象。
客观,公正的立场也就不会歪。
2015年3月17日记于办公室
|
|